肿瘤护理一位50岁卵巢癌患者导管异位的

血管通路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导管异位

1、背景

2、相关因素:静脉的评估和选择;置管长度的测量;患者的穿刺体位;送管技巧;局部血管的变异;高风险人群的评估;血管定位系统的应用

3、专家共识

4、案例分析

◆◆◆◆◆

44

导管异位——案例分析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卵巢癌,因卵巢癌综合治疗后复发,需进一步行化疗入院。遵医嘱予以行PICC置管术,查患者右上肢血管条件差,左上肢头静脉可见,医院尚未开展B超下引导置管,予以头静脉盲穿,患者由于腹水严重不能平卧,置管时取左侧卧位,患者置管过程中情绪紧张,时有憋劲咳嗽等,穿刺顺利,送导管未受阻,X线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走形区域。

调整方法:与患者做好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患者背后垫一软枕,协助其取半卧位,使患者穿刺侧上肢摆放成与躯干成钝角,协助其正确转头下颌压紧肩部,指导做有节律的深呼吸动作,在无菌操作下退出导管,保留15cm长的导管在血管内,将外露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次送管顺利,X线定位显示:PICC导管尖端位于脊柱第六肋下缘水平。

诊断依据

X线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走形区域。

原因分析

1、右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选择了左侧头静脉置管,因头静脉管腔直径相对较小,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等解剖的因素,易发生导管异位;

2、患者由于严重腹水不能平卧,置管时取左侧卧位,不利于送管;

3、患者情绪紧张,憋劲咳嗽使胸内压升高,易造成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导管入腔静脉阻力大。

护理措施

1、正确选择置管静脉,首选右侧贵要静脉。

2、患者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避免盲穿。

3、穿刺时患者不能平卧者,可取半坐卧位,根据需要适时改变体位,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偏头下颌压紧肩部非常重要。

4、置管前为患者做好解释及心理工作,指导其避免紧张情绪。

文章摘自:《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中护在线《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本平台精心编辑制作,欢迎在线购买,谢谢大家支持~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从肿瘤治疗现状概述、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概述、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与维护、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治疗的职业防护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包括外周静脉血管通路(PVC)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血管并发症包括皮肤反应、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穿刺点渗液、导管夹闭综合征、药物渗漏。

加入“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讨论群”,与全国肿瘤护理同行交流知识,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晚上八点准时分享干货!加群助小丽丽2.0版







































北京哪里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sz/15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