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谓隐匿
80%的乳腺癌常常以患者自觉无痛的单个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发生乳腺癌时,并非一定都能触摸到乳腺肿块。有少数乳腺癌患者,乳房无痛、无肿块、无溢液等症状,但却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当穿刺腋窝肿大淋巴结,经病理诊断证实是乳腺癌细胞转移时才诊断为乳腺癌,但此时患者乳腺并没有触及明确的肿块,影像学检查也不能发现乳腺内的原发病灶,甚至于将乳腺全部切除后,在乳腺内仍然没有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另有少数病例是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现乳腺转移癌,这种少见而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被称为“隐匿性乳腺癌”。
所谓“隐匿”。藏匿不露也,如玩捉迷藏游戏。或许乳腺组织中有潜伏的原发的乳腺癌细胞,但是它在形成肿块之前就已经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并在新的驻扎地安营扎寨,生根生长,直至被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才被发现。或许是乳腺癌的病灶太小,比较特殊,隐匿在深部或是在乳腺靠近腋部的尾部,不易被发现。或许是这类乳腺癌的另类的特性,非典型,转移先于肿块。乳腺癌作为一种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隐匿性乳腺癌肿瘤始发阶段,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有效地控制了原发肿瘤的生长,但控制不住转移癌的生长,可能与癌瘤的抗原性在转移癌内发生改变有关。所以隐匿性乳腺癌往往恶性程度大,预后差。
乳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3患者的标本中可以检查到原发癌灶,1/3患者的标本查不到原发灶。多数学者认为临床检查找不到原发灶的患者乳腺中仍可能存在原发灶。由于隐匿性乳腺癌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故不属于早期癌。文献报告其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3%~1.0%,5年生存率为70%左右,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原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分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等。
诊断隐匿性乳腺癌最重要的是腋窝淋巴结行外科切除活检或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是否为转移癌及其病理类型,并进一步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来判断原发病灶的来源。乳腺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检查、超声及核磁共振(MRI),对可疑病灶可进行影像学定位活检。酌情检查甲状腺、胸部、腹部及盆腔,明确和除外原发肿瘤。如果在常规影像诊断工具无法观察到病灶时,需要进一步寻找和明确原发癌灶,进行排查,乳腺PET和全身PET扫描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手术治疗隐匿性乳腺癌通常采用如下方案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切除全部乳腺及清扫腋窝淋巴结,该术式有利于手术后病理科医生在乳腺标本上查找原发癌灶。大约70%的隐匿性乳腺癌可以在乳腺上找到原发灶,多为浸润性癌。若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需术后放疗;若淋巴结转移1~3个,可选择高复发风险患者术后放疗。
2
手术前借助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MRI)发现了乳腺的可疑原发灶,也可进行保乳手术,即局部病灶的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
3
在无明显乳腺原发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且乳腺影像学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放疗部位应包括乳腺及区域淋巴引流区。术后全身治疗与一般乳腺癌相同,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受体、HER-2状况,酌情采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
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所以还没有确切的预防方法。
上海市科委立项的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科普项目:
“拯救乳房,拥抱生命”
--乳腺癌科普内容新媒体推广
(项目编号:18dz)
亲爱的读者们,如你有任何关于乳腺疾病问题都可以在底下留言,我会尽力回答大家哦!
作者:汪洁
普外科汪洁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