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胃癌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发生了

说到骨转移,想必各位觅友并不陌生,它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全身转移癌中,骨转移的发病率仅次于肺及肝转移,约占15%~20%[1]。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一旦发生骨转移,对生理及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具体何为肿瘤骨转移呢?它又是如何发生的?接下来听科普君一一道来。

何为肿瘤骨转移?

从定义上来说,所谓肿瘤骨转移是指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如胃癌,经血行转移(其中有少部分经过淋巴转移)至骨组织导致的疾病[2]。

通俗来说,其发生的机制大多与骨骼并无直接关系,一般是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与此同时,所流经血管孔径越细窄,其血液流速也越慢,脱落的肿瘤细胞就慢慢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破坏正常骨组织,即发生骨转移[2-3]。

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临床上,肿瘤骨转移表现主要以疼痛、骨损害、神经压迫为主。

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骨转移症状,约占70%[4]。但早期骨转移患者大多并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一般到了后期才会伴剧烈的疼痛。

??骨转移疼痛VS普通疼痛

相比普通疼痛,骨转移疼痛特点是持续性钝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伴有进行性加重;且在晚间疼痛更甚。

而普通疼痛则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疼痛加重(排除一些受外因如受凉,腰肌劳损等导致),且疼痛可以是间断性,不会持续不断[5]。且这些受外因导致的普通疼痛经过休息后会有所缓解,也因此普通疼痛到了晚上反而比较轻。

骨损害一般表现为病理性骨折,上面跟大家有大概介绍关于骨转移的发生形成,不难理解,骨骼因为被肿瘤细胞严重破坏导致骨质丢失变得脆弱,外界轻微外伤、咳嗽甚至无任何诱因都可引发病理性骨折,进而出现疼痛加重,活动困难等症状。

另外,对于发生脊柱骨转移的患者,除了上述常见的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神经压迫的特殊状况。在临床上,如肿瘤压迫到神经根或脊髓马尾,一般会表现为感觉减退、大小便失常、肌力下降,更甚者会出现麻痹、瘫痪等问题。

如何判断骨转移?

有觅友可能会有疑问,那是不是一旦出现上述常见的症状就表示一定发生了骨转移呢?

当然不是,诊断肿瘤骨转移除了参考觅友们自身的临床症状外,还应该结合患者肿瘤病史,骨扫描,X线平片,CT检查,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对于部分难以确诊的患者,可能还需接受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

小课堂

骨扫描一般可以帮助我们早期筛查全身骨转移;

X线平片检查一般可以行初步快速的判断,及早发现病理性骨折及明显的骨质破坏;

CT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更早期的转移病灶。其中,磁共振检查是判断脊柱转移癌是否压迫神经的常见方法。

出现骨转移该如何应对?

觅友们如有出现腰腿疼痛并持续加重未能缓解的症状时,应当及早接受骨转移的检查,切勿认为“疼痛忍忍就过去了”,要知道等骨骼破坏严重时再去治疗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一旦确定发生了骨转移,就应及早进行治疗。

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针对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的放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是针对出现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严重的骨转移患者,其手术目的是为重建病灶骨的稳定性,挽救神经功能[3]。当然,手术完成后还应该继续联用化放疗,药物等治疗。

放疗

放疗是治疗骨转移中相对传统的治疗手段,止痛效果也比较好,且能有效防止椎体骨转移严重的患者出现瘫痪,但这个治疗方法的缺点对于破损骨质没有修复作用[6]。

药物治疗

治疗骨转移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双膦酸盐药物,经典代表药物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

??新药地舒单抗(Denosumab),能够抑制骨破坏进程,在减少和延迟骨相关事件(SRE)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便捷性[7]。

对于一些出现骨痛的患者,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疼痛评分按照阶梯给药的原则,给予对应的止痛药物。

另外,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也有一定的研究,由于数据的匮乏,在这边科普君就不一一介绍了。

治疗骨转移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患者本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当然,在采用合理治疗方案的同时,觅友们还可以在饮食上通过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钙元素、维生素D等来保护我们的骨骼。另外,对身体条件允许的觅友,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尽可能降低骨转移所致的骨相关事件。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05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