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得了一种ldquo春种发病,吃不
前些日子,医院食管肿瘤科(胸部肿瘤二科)来了一位“倔脾气”的病人,老张。
整天围着医生要做手术。
““我闺女在网上查了
我这病跟一般的病不一样
必须马上做手术
你们得赶快给我安排啊!”
事情是这样的。
老张,今年60多岁,东北人。他是个老烟枪,每天晚上都得来上“二两”。来医院之前,他已经有一段时间吃不下饭了。
“一吃饭就觉得噎的慌,早晨那顿饭尤其严重。”老张说,“咱东北人谁拿这点小毛病当病。”
可是,拗不过闺女,“被迫”医院一查,竟怀疑是食管癌。当地医生告诉他,这病挺严重的,先是吃饭下咽困难,不治疗的话最后连水都喝不下。建议到北京、医院再确诊一下。
老张不信,认为大夫吓唬他。
闺女在网上一通查,被食管癌的科普知识吓个半死。“春种发病,吃不到秋粮!这病咋这厉害,爹啊,咱得赶紧治。”
闺女带着老张来到天津,医院。
食管肿瘤科主任于振涛教授看过老张的检查资料后,告诉老张的闺女,老张得的是食管中段癌,已经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
闺女一听就慌了。
“手术是食管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患者获得远期生存的关键。但由于食管癌患者早期发现率较低,一半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能进行传统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不足30%。”于主任说,“临床上,像老张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仍有机会手术。”
闺女听懂了,但老张不明白。
“那不就长个瘤子嘛,割(ga读三声)了不就好了吗”。
所以,老张就整天一边做新辅助治疗,一边围着大夫问啥时候给安排手术。
终于……
于主任安排的术前新辅助治疗结束了。
于主任跟老张说,大爷咱可以准备做手术啊。
医院,老张也明白了。不过自己真的要做手术,反而怕了。
“我听说,这食管的手术可是个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啊。于大教授您可得给我轻着点。”
于主任听完笑了,“您这是老观念了,现在食管癌很多都是做微创手术,没您想象的那个场面。
而且,昨天跟您姑娘商量过了,您的手术啊,达芬奇做。”
“达芬奇做?不行!我们这千里迢迢就是奔着您来的,就想让您亲自主刀给我做手术!”
“我请达芬奇一块给您做。”于主任说。
老张听的一头雾水,旁边闺女心里已经很清楚。
老张口里说的“开膛破肚”的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三切口”或“两切口”开放手术,即需要从患者颈部、胸部、腹部同时进行,被外科医生称为最大也是最难的手术之一。这种手术不但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创伤,以及难以预料的多种手术并发症。
近年来,天津市医院食管肿瘤科在强调规范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同时,重点强调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和减少患者医源性创伤的胸腹腔镜联合微创化治疗,使以前很多不能手术和不愿意手术的患者有了新选择。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的加盟,让天津市医院食管肿瘤科的诊疗水平,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处于重要地位。
天津市医院食管肿瘤科,医院中建立的食管肿瘤专业科室,现在也是天津市食管癌诊疗中心。
科主任于振涛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食管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他所带领的团队,每年接诊患者万余人次,完成以食管癌、贲门癌为主的各类胸部肿瘤手术七百余台,手术切除率达98%以上。
其实,除了主导和引领天津市的食管诊疗技术发展,接诊天津本地患者外,食管肿瘤科辐射范围逐年扩展。目前科内接诊的外地患者比率高达70%都是来自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
近年来,随着技术突飞猛进,很多高发区患者也慕名而来。
手术做完了,老张身上除了三个不长的缝合口之外,没有任何伤口。
“于主任真厉害啊,就这么点小口子,做了这么大手术!”不过,老张好奇那位“达芬奇主任”自己一直没见着。
十天之后,由“达芬奇和于振涛主任共同手术”的老张顺利出院了。
张大爷跟闺女商量,咱给于主任和达主任送个锦旗啊……
专家介绍
于振涛教授
天津市医院食管肿瘤科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天津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癌症》、《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胸部肿瘤外科杂志》、《CancerBiologyMedicine》(英文版)、《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等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达芬奇机器人
年1月9日引入天津。目前已应用于胃部肿瘤、肺部肿瘤、泌尿肿瘤、妇科肿瘤、肝胆肿瘤、胰腺肿瘤等。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肿瘤切除更加彻底,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供稿
胡颜
编辑
周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