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讲一个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真实

血管通路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背景

2、相关因素:与操作者相关因素;与器材相关因素;与药物相关因素;与患者相关因素;与导管留置部位及留置时间相关因素

3、专家共识

4、案例分析

◆◆◆◆◆

4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案例分析

一般资料

患者女,52岁,左乳腺癌,年12月6日于右肘上置入PICC管,化疗方案为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患者完成5周期化疗,年5月4日入院行第6周期化疗,护士进行PICC导管维护,冲管后约40分钟,患者主诉乏力,发热,测体温38.6oC,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查右侧上臂红肿,穿刺点有脓液,臂围增粗3cm,患者主诉一周前感冒,有乏力、发热(体温最高达39oC)等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1.0×/L,随后发现穿刺点肿胀疼痛,医院进行PICC维护,没有更换输液接头。入院后遵医嘱从PICC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血培养,同时做穿刺点脓液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ICC导管血的菌落计数大于外周血的5倍。医生考虑输注发疱性抗肿瘤药物疗程已结束,拔除PICC管,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局部皮肤予莫匹多星软膏涂抹、每日穿刺部位换药,5月11日,患者没有出现发热、右侧上肢红肿,疼痛消退出院。

诊断依据

1、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右侧上臂红肿,穿刺点有脓液等局部感染症状。

2、有乏力、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血培养,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ICC导管血的菌落计数大于外周血的5倍;穿刺点脓液细菌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拔除导管及局部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原因分析

1、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毒副作用,白细胞1.0×/L,身体抵抗力下降。

2、医院导管维护者可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3、未及时更换输液接头,增加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

4、天气转暖,出汗较多,容易造成敷料松动。

护理措施

1、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按时进行PICC导管的维护。

2、督促患者化疗后定期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升血象的药物,防止白细胞下降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3、PICC的维护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

6、每日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的变化,红肿疼痛有无好转,局部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

文章摘自:《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中护在线《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本平台精心编辑制作,欢迎在线购买,谢谢大家支持~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从肿瘤治疗现状概述、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概述、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与维护、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治疗的职业防护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包括外周静脉血管通路(PVC)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血管并发症包括皮肤反应、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穿刺点渗液、导管夹闭综合征、药物渗漏。

加入“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讨论群”,与全国肿瘤护理同行交流知识,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晚上八点准时分享干货!加群助小丽丽2.0版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zc/15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