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腔镜微创helliph
“今天感觉还好吧?吃饭怎么样?”
早上8点,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吴安洪在查房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听到患者说伤口还有点疼,吴安洪一边嘱咐患者安心养病,增加营养,一边检查患者的情况。
“营养要跟上,可以促进伤口恢复,多走动走动,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查房中,吴医生一边检查,一边不断地给患者鼓励和信心。
这名患者就是刚刚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进行胸骨肿瘤切除重建胸骨术的陈某。
一个多月前,家住汉滨区张滩镇65岁的陈某因胸痛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医院就诊,经过各项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胸骨肿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但是,胸骨肿瘤切除会同时切除胸骨及两侧的临近部分肋骨,造成患者前胸壁出现一个大的缺损,导致心脏、肺脏失去胸骨这个防护墙。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吴安洪(录音)整个胸骨都要切,因为所有肋骨都要在上面连接,就相当于房屋主梁,没有主梁,肋骨就没有办法生根。单纯通过钢丝固定,稳定性很差。原来就没办法,或者只能切一部分,但切的范围不够的话,复发的概率很大。
医院胸外科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和详细的讨论研究,决定运用3D打印技术,根据病人手术之前的CT扫描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个钛合金人工胸骨进行置换。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吴安洪(录音):3D打印的钛合金材料,特点是轻、不易变形、稳定性非常高,病人舒适感要好一些,后期恢复以后和常人没有太大区别。
9月28日,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在完整地切除病灶后,把3D打印设计的钛合金假体植入患者陈某的胸腔。
假体和患者胸廓完全贴合,经固定后,顺利修复了胸廓的缺损,最大限度恢复了病人胸廓所承担—协助呼吸及稳定循环的目的,达到了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手术效果。
目前,陈某恢复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吴安洪(录音):手术恢复的还可以,因为植入体积比较大,担心会出现排斥,但这种高新的钛合金材料排斥反应基本没有。现在整个行走、活动、吃饭,包括最开始的疼痛感受基本上跟常人一样,近期就可以出院了。
据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副主任夏平介绍,今年9月份以来,胸外科已经完成了2例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重建手术,运用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精准修复不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保证了患者的外观形体不受影响。
今后,这项技术将为更多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个体化精确治疗。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副主任夏平(录音):通过术前影像学的精准重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勾画手术切除的范围,也达到了手术后完美的重建,使手术后病人的生理功能、胸壁的外观更加接近于正常的情况,从而达到更完美的恢复。
在医院胸外科,像陈某一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家住紫阳县的卢阿姨一直在福建打工,做CT检查时发现肺部有结节,今年8月,在女儿的陪伴下辗转回到医院进行治疗。
听说要进行手术治疗,今年51岁的卢阿姨特别焦虑。
卢阿姨的女儿龚女士(录音):想着这么大的手术,人的肺都切掉一半了,以后的生活肯定特别不方便,又怕痛啊,想着在家里要躺几个月,就考虑这些,她当时特别害怕,好长时间都没睡着觉。
了解到卢阿姨的情况,主治医师马小红耐心地给她做工作,让患者在了解自己病情的同时,能更好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法。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治医师马小红(录音):老百姓就想着能不能下手术台,手术并发症那么多、风险高,她很恐惧。我就对她说,这个手术目前非常成熟,是我们胸外科的常规手术,做的比较多。对手术给她做初步介绍,我们是微创手术,非常小的口子,对术后的疼痛会很小,伤口的愈合也很快。
通过医生和家人一起做思想工作,卢阿姨慢慢地打消了顾虑,8月7日,接受了手术治疗,对右肺下叶进行切除,十几天后出院回家休养,目前恢复良好。
卢阿姨的女儿龚女士(录音):医生特别好,耐心地给妈妈解释,她当时做手术的时候也比较轻松。手术医生的技术都挺好的,术前、术后,现在正在恢复,有什么问题都会和医生沟通。
做医生很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做一个以肿瘤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
而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团队却将这个目标坚持下来,把时间放在患者身上,耐心细心更富有责任心地对待患者;把精力放在技术的提升上,希望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把肿瘤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用更适宜的方式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副主任夏平(录音):我们做好“一大一小”,对于高难度的胸外科手术这个“大”,通过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等方方面面的一个改进,把以前无法完成的手术现在也能熟练地完成下来;在“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创伤的减小,尤其是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通过手术创伤更小来达到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的目的。
今年27岁的张臣是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的住院医师,记者见到他时,科室副主任夏平正在和他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
张臣说,科室非常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3年前,刚刚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他医院胸外科学习,今年10月份才返回工作岗位。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住院医师张臣(录音):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医院高强度工作,能让我见到各种不同疾病的病人,大大地缩短了我的学习周期。回来以后把在外面学习到的各种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让自己得到更好地提升,方便以后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夏平说,胸外科专业性强、患者病情重、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大,这些都要求胸外科医师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科室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从年独立分设胸外科、肿瘤外科到现在,医疗团队已经从最初的3名发展到现在的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及在职研究生共4名。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副主任夏平(录音):在人员非常紧、临床任务非常重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科室医院去进修学习,来加速人才的成长;另外注重科室的传帮带,对年轻医生尽可能地鼓励他承担更重的临床工作,学习难度更大的临床技术,充分地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帮助年轻医生更好地成长。
近年来,医院胸外科团队以救死扶伤的职责,以精益求精的技术,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消除病痛,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了健康,在胸外科微创手术及本学科疑难复杂手术领域也有了瞩目的成绩,科研课题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种人工胸骨柄》及《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连续缝合关胸法》在陕西省年胸外科会推广。
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主任吴应虎(录音):下一步主要方向还是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做一些扩展,往更精细化、更精准的治疗上去发展。另外就是扩展胸壁的手术、食管的微创技术、乳腺的保乳手术等。带领年轻人加强科研,提高他们的水平,让胸外科更好地服务社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福音。
来源:安康综合广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