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届消化道肿瘤钱塘峰会完美

来源:肿瘤资讯

年3月1—2日,由浙江省抗癌医院主办的“第四届消化道肿瘤钱塘峰会”在杭州钱江新城万豪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聚焦消化肿瘤,前沿、精准、实战”,吸引了余名省内外消化道肿瘤领域医务工作者参与和交流,共同感受消化道肿瘤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学术争鸣。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内容。会议伊始,医院应杰儿主任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开场发言,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和浙江省抗癌协会吴扬秘书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大会主题报告分胃癌专场、肠癌专场、肝胆胰专场、GI热点专场、免疫再回首以及临床热点专场、肿瘤营养实战论坛、消化道肿瘤MDT专场等。

胃癌专场由浙医院潘宏铭教授、医院滕理送教授和医院湛先保教授共同主持。韩国UniversityofUlsanCollegeofMedicine的Yoon-KooKang教授报告“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免疫治疗(抗CTLA-4、抗PD-1/PD-L1)在胃癌中的相关临床研究,ATTRACTION-2、KEYNOTE-、CheckMate-研究提示无论东西方人群抗PD-1治疗均可以改善标准治疗失败后的胃癌患者的生存,但疗效只限于部分人群,大部分人群仍然效果欠佳,故通过有效的标记物筛选合适的人群尤为重要。PD-L1表达水平的作用仍存争议,TMB的作用需进一步探讨,MSI的预测作用在泛病种中已经被证实,EB病毒可能作为潜在的胃癌免疫治疗的预测因子,低钠血症和高中性淋巴比可能与免疫治疗负相关;免疫靶向与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联合是胃癌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免疫治疗在Ⅲ期胃癌中的研究现状。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报告“创新药高度竞争环境下的出路——抗肿瘤创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实践”。李教授从“临床研究历史”“Ⅰ期临床试验设计”“单臂临床试验设计”“创新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抗肿瘤治疗从化疗时代迈向靶向、免疫治疗时代,临床研究的模式需要改变。随着科技的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临床试验将变得更加高效、科学、智能,PK/PD模型将贯穿临床试验全程。医院沈琳教授讲述“胃癌精准治疗研究进展”。从精确全面的分子分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最佳临床研究模型的建立与特征鉴定、基于PDTX模型探索有前景的靶向治疗策略、靶向精准治疗过程中的精准监控等方面进行阐述。胃癌分子分型的细化,胃癌蛋白质组学,磷酸化蛋白质谱,基因突变(Muc16)的筛查,信号通路(RhoA调控通路)的探索,靶向HER家族治疗药物-HER3、afatinib、吡咯替尼、RC48-ADC、靶向EGFR扩增的研究,靶向血管治疗药物阿帕替尼,靶向细胞黏附分子CLND18.2抗体,靶向HGF/MET通路药物volitinib,靶向DNA损失修复药物奥拉帕尼,靶向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DNA、CTC、腹水外泌体等多方面在胃癌精准治疗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成功,有失败,现阶段抗击胃癌任重道远。医院程向东教授报告“进展期胃癌外科临床研究发展和展望”。提出外科临床研究在年从经验医学进入了循证医学阶段,Dutch临床研究开创了胃癌外科临床研究,经过15年的随访奠定了胃癌D2根治术的地位。里程碑式研究JCOG否定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D2+PAND)的预防性清扫价值。后续外科临床研究快速发展,JCOG、JCOG、JCOG、REGATTA研究就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姑息性手术价值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大部分胃癌手术相关临床问题。现在外科临床研究进入了新技术研究阶段,我国学者发起的CALSS-01、02、03、04系列研究证实了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安全可靠,非劣效于开腹手术。FLOT4为代表的欧美围手术期治疗的成功是否适合亚洲人群值得进一步思考。总之,目前进展期胃癌外科临床研究进入了新时代,微创+综合治疗双轮可驱,未来可期。讨论环节郑宇主任、杨柳主任、郭群依主任、潘月芬主任就上述四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肠医院郭勇教授和浙江大医院徐农教授共同主持。医院张苏展教授报告“精准医疗2.0,拿什么奉献给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检测的发展驱动了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进展,因此分子检测需要规范化、标准化。变异类型除了点突变外仍然要







































中科发布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74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