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种增城荔枝品种大全出炉不要再说
说到增城荔枝
各位街坊想到什么?是第一时间想起
上年火遍全增城的“挂绿姐”?
还是会想到一颗55.5万元天价的挂绿荔枝?
或是颇受街坊欢迎的糯米糍或桂味?
不过,阿zo偷偷的告诉你们!
增城荔枝的品这种可谓是高达40多种
有些荔枝更是临近失传,
还有些可能比糯米糍、桂味还好吃!
你们知道是哪些品种吗?
▼▼▼
1挂绿
清朝初年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形容挂绿“爽脆如梨”,口感如梨子一样爽,称挂绿为荔枝第一品种,年拍卖出一颗55.5万元的价格。挂绿之贵除了口感最好,还在于稀少,母树只有一棵,多年来,第二代挂绿也只有72棵。
2水晶球
名贵又好看的品种,几个结成一球,每个大小不同,果近心形,皮薄淡红带黄,果肉透明乳白色,肉质特别爽脆,味清甜带微香,不少人认为比桂味好吃。
3糯米糍
分红皮大糯和青皮小糯,增城青皮小糯居多,青皮小糯比分红皮大糯爽。糯米糍皮薄肉厚,又爽又甜,吃起来很有满足感。糯米糍与桂味是目前种植最多、最受欢迎的两个品种。
4桂味
有人说糯米糍好吃,有人说桂味更胜一筹,桂味够爽,糯米糍够甜,各有千秋。糯米糍皮薄易爆,产量不稳定,目前桂味的种植面积比糯米糍大很多,外地人到增城吃荔枝主要吃桂味。
5怀枝
又名槐枝、和枝,迟熟品种,以前种植最多,产量高,起码占增城荔枝总量的七成,如今因为有糯米糍与桂味,很少种槐枝了。其实槐枝味道也不错,特别是熟透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最有荔枝味。
6三月红
最早成熟的品种,个大皮青肉厚,酸酸甜甜,第一时间品尝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有人说三月红不好吃,肉质松弛有渣,其实是没吃过仙村竹园村的三月红,吃过就不会这么说。三月红要种在水乡,种在山地真的不好吃。
7雪怀子
迟熟荔枝品种,果形像糯米糍,但较小较扁,果皮深红色,皮薄平滑,大核,肉白蜡色,肉质较差。
8挂红
相传年仙村一农户在圩上卖时,被农业站长发现,与时任曾仙村书记曾浩涵研究,均叫不出名字,于是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梁元冈进行鉴定,在其指导下于年交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正式命名为挂红。这是增城在建国后选育的第一个荔枝新品种。成熟时淡红色,缝合线有明显的鲜红色带,核中等偏大,味一般。
9玉荷包
三江田桥村有一棵老树,已多年没挂果。荔城二小何满佳校长在校园内种了一棵,年年能挂果。兰溪水尾村有两棵老树,结的果很多。形状味道都似槐枝,比槐枝成熟早,个头小一点,口感爽一点,最大区别是玉荷包每个果都带一个发育不全的小果,槐枝没有。
10水东
在增城很多村都有种植,比三月红稍迟,味道偏寡。
11白腊
早熟品种,紧接三月红、妃子笑、白糖罂上市,增城卖的主要是高州产品,增城本地很少种植。果型长身,大核,有点清甜,味道偏淡,售价约桂味的一半。
12犀角子
外形很像妃子笑,叶与核有差别,犀角子的核有弯曲,牛角型,肉质比妃子笑稍好。竹园村、横塱村、廖村都有种植。
13妃子笑
早熟品种,比三月红稍迟,个大皮青,肉厚带酸。不是杨贵妃吃过的荔枝,是杨贵妃死后,杜牧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诗句,后人用这句诗命名了这种荔枝。石滩东林果场有大面积种植,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种植。
14状元红
个头较大,果形上大下小,成熟时红色近紫,果肉白蜡色,爽脆多汁,中核,要熟透才好吃。汕头、福建种植较多,到7月下旬还有销售,味道比增城的好,增城种植量很少。
15大造
又名秋早、大枣,在廖村小学门口有一棵老树,6月上旬成熟,形状像干的大红枣,上下大小一致,中间稍大,大核,味一般。
16黑叶
叶特别大,果圆形,成熟时皮色偏青,大核。果肉口感偏韧,甜度不够,与新种的挂绿差不多,但因上市早,仍较受追捧。
17麻甩春
顾名思义,像麻雀蛋一样大的荔枝。圆形,果身只有拇指头大小,小核,肉质较爽,别有一番滋味。如今横塱村只有一棵老树,无人打理,很易失传。
18素馨香
果形很圆很小,大约桂味一半大,中核,肉质爽脆,味微香,口感很好。横塱村仅有两三棵老树,很容易失传。
19绉纱裘
非常好吃的品种,横塱村最老的一棵老树于年枯死。果形与桂味相似,比桂味小,果身稍长,成熟时皮色依然偏青不红。核小肉厚,味特别清甜而爽脆。
20白糖罂
又名蜜糖糍,在高力士墓碑刻为“白玉罂”,是唯一有文字记载杨贵妃吃过的荔枝。高力士是高州人,是统一广东的女英雄冼夫人的五世孙,因父亲犯罪抄家被送入宫廷做太监,改新高。杨贵妃之所以知道吃荔枝,是受高力士影响。
白糖罂是高州重点打造的品牌,年江泽民主席在高州种下一棵“中华红”,是从白糖罂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年高州拍卖18斤中华红,拍得得15万元。增城种植较少但有大量销售。
21甜岩
外形有点像糯米糍,比糯米糍小,皮滑,中核,特别清甜爽脆,市场价格比桂味稍高,是目前增城重点推广的品种,是石滩荔枝的一个招牌。
22甜眼
果卵圆形,与槐枝相似,大核,肉质比槐枝稍好,属中下品种,种植量很少。
23阿娘鞋
横塱人认为这是最好吃的荔枝,吃的时候轻轻一捏,像花生壳一样爆开,第一口不要碰到核,有一股很诱人的清香。在横塱村流传一个关于阿娘鞋荔枝由来的凄美故事。
24秤砣
果形像槐枝,比糯米糍还大,可重达30克,皮厚大核,成熟时也不全红,甜度不够,但肉质爽脆。
25苎麻子
果形与雪怀子有点似,中核,肉爽脆,别有一番风味。横塱村最老一棵树在年台风中倒下,目前只有少量嫁接,很易失传。
26交椅环
又叫交儿环,果长卵形,果皮红色,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味浓甜带微香,口感较好。横塱村仅有几棵老树,很容易失传。
27曱甴乸
果形较大较长,皮粗而厚,大核,多汁,肉质一般。腊圃村种植较多,产量较高。
28踏死牛
又叫砸死牛,是最难吃的荔枝之一,淡而有一股馊味,又名隔夜馊。与鹅蛋荔同为个头最大的荔枝,比乒乓球还大。许多人种来用于观赏,产量很高。
29湴谷
年6月30日到兰溪水尾村寻得,村民潘球光介绍,全村只有一棵老树,被锯去全部枝丫嫁接了糯米糍,当年结果只有零星几十个。果身偏长,果壳裂纹较粗,大核,肉感较浮。
30四季荔
年6月由黄伟石带着到京山村寻找,只有一棵,当时只发现零星几个发育不全的果实。果型介乎于糯米糍与槐枝之间,皮厚,大核,味道一般。
访问83岁的老人黄瑞廷,老人说他小时就有这棵树,在他12岁那年发现结两次果,一次7月,另一次过年元宵,第二次果数量较少,果型也小一点,小孩子争相采摘。名称是自己村人定的,有不少人来圈枝或嫁接,但都只结一次果,只有老树结两次果。
31乞儿甩
顾名思义连乞儿都不要的荔枝,可以说是最差的荔枝。长形,只有手指般大小,大核,肉如白纸般薄,肉中可看到核。横塱村如今只有一棵老树,无人打理,处在新楼盘“云溪四季”附近,很易被开发而失传。
32无核枝
是荔城廖村的特有品种,廖村人不允许外传,年6月19日跟着廖润泉,在增城粉厂前河边找到两棵老树,只有零星果实。果型、味道像桂味,比桂味小一半,无核或只有一点核,一般两三只结在一起,一枝三串,特别爽口。
33涩子
最大特点是比较酸,有点像三月红的酸法,当地人认为涩,小核肉厚,很爽,酸酸微微,别有一番滋味。结果率高,一般二三十只结成一球,果身不大,果型有点像槐枝,比槐枝稍长,果壳比槐枝粗糙。产于兰溪水尾村,6月30日还未全熟。
34山枝
人们把最差、叫不出名的荔枝都叫山枝,多数荔枝如果用核秧出而不经嫁接,结出的果一般都叫山枝。山枝确实很差,核大肉酸,一般人都不愿吃。山枝也有很多类别,有兰溪山枝、腊圃山枝、仙村山枝等。
35尚书怀
明朝中期三部尚书湛甘泉在福建吃荔枝,主人声明准吃不准怀,但湛尚书偏偏怀了一颗核回来,在新塘四望岗种植,因此名为尚书怀。尚书怀形状、味道与槐枝没有多大差别,不少新塘人有人说槐枝就是尚书怀。
36进奉
“进奉”名字的由来是有故事的,源于某个进士送给皇帝吃而得名。高州进奉的历史比增城早,但口感不及增城,90年代以前,福和的进奉最多。外形和味道都与糯米糍相似,但皮更厚,肉更爽,用于送礼更受欢迎。
新鉴定品种
37北园绿
荔城桥头村有一棵北园挂绿老树,几百年来已被嫁接无数,过百年的老树都有近千棵。清末、民国时期北园挂绿已在广州、香港卖得很火热。果身浑圆,超级清甜爽口,经增城农业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带去省有关部门测定,大部分基因与西园挂绿母树相同。年省专家组到现场举行鉴定会,正式确认为一个品种,命名为“北园绿”。
未收进县志品种
38金包银
坑背村有一棵老树,解放初土改时还是中树,形状有点像进奉和糯米糍,味道相近,但皮稍薄少刺,小核,不及糯米糍甜但更爽。由于品质优良被人争相嫁接,因为里面的膜金黄色,坑背人叫金包银,增城很少人知道。
39桂花香
年赖泽黎在礁石岭下一个村发现,很少人知道这个品种,兼有挂绿与桂味的形和口感,刺较平滑,有肩有明显的线。肉质清甜爽脆,奶白晶莹,口感不输桂味。
40捺花香
年赖泽黎在兰溪水尾村发现,成熟时颜色鲜红,个头比桂味小一倍,中核,肉质有点爽有点甜,口感中上,只剩下几棵老树。
新引种品种
41红绣球
不是增城原有的品种,中窑果场引种,近几年在荔枝节展览。个头比桂味大三分之一,小核肉厚,较爽有点甜味,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观赏性强。
42胭脂红
不是增城原有的品种,中窑果场引种,荔枝节在图书馆前展览。外形有点像糯米糍,比糯米糍大三分之一,小核肉厚,口感一般,观赏性强。
43绿纱
不是增城原有的品种,中窑果场引种,荔枝节在图书馆前展览。青皮,果壳粗糙,比普通荔枝大一倍,味道较寡。
44鹅蛋荔
不是增城原有的品种,中窑果场引种,荔枝节在图书馆前展览。有手拳一样大,比砸死牛还要大一倍,是最大的荔枝,味道很寡,观赏性强。
45兰竹
新引进品种,在正果一些果场有种植,近年在荔枝节展售。
增城的荔枝品种多得有些街坊可能都不知道
不过快到荔枝成熟的时候了
各位街坊有兴趣去尝试不一样的荔枝吗?
反正阿zo很想吃!
图文来源:朱佩坚
zo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