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聚合物涂层CaCO3通过重编程免疫抑

放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但由于治疗机制主要为改变肿瘤细胞代谢,因此会导致肿瘤免疫抑制而使治疗效果明显下降。此外,改变肿瘤细胞代谢途径已被证明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进行效率较低的有氧糖酵解,从而快速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然而,乳酸是有氧糖酵解的副产物,会使肿瘤微环境(TME)逐渐酸化,导致淋巴引流系统功能失调。当下利用高能电离辐射产生的活性氧(ROS)诱导细胞凋亡的放射治疗(RT)是临床上主流的肿瘤治疗策略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远隔效应(abscopaleffect)抑制转移性肿瘤的生长。然而,大量数据表明,其治疗效果因不利的TME而严重下降,并不令人满意。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急需更具潜力和高效的新型治疗方式。

在此,苏州大学冯良珠/刘庄通过配位反应将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抑制剂4-苯基咪唑(4PI)与锌离子包覆在碳酸钙纳米颗粒上,制备了pH响应型纳米药物,旨在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该pH响应型纳米药物能够瞬间中和质子,并释放4PI来抑制IDO1介导的犬尿氨酸(Kyn)在肿瘤部位的积聚。另外,最近发现CaCO3作为生物相容性矿物质能够通过与TME内的质子反应来中和肿瘤酸度,从而提高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通过用4PI-Zn的配位有机聚合物包覆CaCO3纳米颗粒制备pH响应型纳米药物来重新编程免疫抑制代谢微环境,以此达到增强放射治疗疗效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4PI-Zn

CaCO3纳米粒子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良好的pH依赖解离和4PI释放行为;2)能有效逆转酸性诱导的辐射抗性并抑制免疫抑制的Kyn的产生;3)在肿瘤部位蓄积后,能有效中和肿瘤酸性,抑制色氨酸(Trp)代谢。

该治疗方式可增加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NK细胞和促炎性M1型巨噬细胞,抑制免疫抑制的MDSCs、Tregs和M2型巨噬细胞在肿瘤内的比例,从而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抑制远端未治疗肿瘤的生长,还可以通过引发长期的免疫记忆来抑制复发的肿瘤的生长。该治疗方式通过抑制肿瘤转移和防止肿瘤复发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12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