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罗汉果板蓝根丰蜜橙hell
核心提示:今年是独山县麻尾镇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有不少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春回大地,气温渐暖,麻尾镇为化解疫情给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带来的冲击,打出了组合拳,掀起了复工复产热潮。中药材产业产销两旺3月23日一大早,许多村民就聚集在南门村大坪组,听取驻村尖刀排副排长张明琼介绍种植罗汉果的优势。“罗汉果种植简单,销路不愁,收入还高,是一个好项目。”张明琼对记者说,今年接到了亩的罗汉果种植的订单,正在与村民签订种植协议。
上一篇文章: 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宣传山东省畜禽屠 下一篇文章: 夯实硬件基础完善软件管理提升标准质量
罗汉果种植基地鸟瞰
种植罗汉果在南门村已有几年的历史,村民们看到以前种植罗汉果的群众都“搞到事”了,非常想种,但是没有种植技术,又担心找不到销路,听到驻村尖刀排队员在动员村民签订罗汉果种植协议,热情高涨起来,大家争抢着签订种植协议,亩的罗汉果种植的订单很快就签订完毕。村民踊跃签订种植罗汉果协议
据了解,此次罗汉果种植的订单,买家不但包销售,还负责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了村民们种植罗汉果的后顾之忧。跟随麻尾镇副镇长伍志鹏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南门村坝雅组的罗汉果种植基地,村民何与开正在地头忙碌着,他是一位双手残疾的罗汉果种植大户,也是一位退伍老兵。“我去年种植罗汉果50余亩,请了10多位村民帮忙种植,一年的纯收入有10万余元,一家4口日子过得很红火。”在何与开的示范带动下,今年有34户村民种植亩罗汉果。万亩板蓝根种植基地
而在新董村的田间地头,板蓝根种植的场景让人震撼。从无人机在空中的镜头看去,一整片的大坝全部种上了板蓝根,亩的种植面积蔚为壮观。村主任莫义高对记者说,新董村历来就有种植板蓝根的传统,去年种植板蓝根多亩,产量吨,产值万元,许多村民因此盖了新房,买了新车。在尝到甜头后,今年村民们种植板蓝根的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增加到了多亩。村民在为罗汉果搭架子据了解,年,麻尾镇罗汉果种植项目投入财扶资金50万元,涉及34户人,全部为贫困户。板蓝根种植项目投入财扶资金万元,涉及户人,同样均为贫困户。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村民的日子有了盼头,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麻尾镇的优势农业产业,将极大地推动麻尾镇脱贫攻坚的步伐。打造精品水果产业基地自从贵州康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到董岭村,租用亩山坡开展红美人柑桔种植项目后,村民们都乐开了花。原因是再也不用去外面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每天都能拿到80-元左右的工资,就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都有工资,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红美人柑桔种植基地
贵州康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西望着种满几个山头的柑桔林,挺有成就感地对记者说,去年10月,他来到董岭村开垦荒坡种植了多亩柑桔,预计到年开始挂果,到时候收获了柑桔,我一定要邀请你来品尝。村民在流转的红美人柑桔种植基地务工
在坝望村的天隆植保丰蜜橙种植基地,数十名当地农村妇女正在为丰蜜橙修剪树枝。坝望村翁寨组村民何开群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公司带动下,我家投资3万元,种植了8亩丰蜜橙,预计到了丰产期后,每亩产值可达到5万元,8亩可收入40万元。”何开群说到这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还说,公司除了帮助她买果树苗,还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她放心大胆地跟着干。丰蜜脐橙良好的长势让村民乐开怀
像贵州康百益、天隆植保这样的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发展的龙头企业,在麻尾镇还有好几家,如伟达农业科技公司、泉林公司等,两家公司在麻尾镇的三棒、黄后、坝望、董岭、新董等村发展种植沙糖桔和丰蜜橙余亩,带动当地户余人就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余人。引进独山县行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麻尾镇的黄后、坝望、董岭等村发展刺梨、蒲瓜梨10亩,带动当地0户余人就业增收。如今,精品水果产业在麻尾镇遍地开花,成为“甜蜜的产业”。丰蜜脐橙种植基地
因地制宜谋发展贫困人口全覆盖坝望村尧郎组地处高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较为寒冷,在确定发展项目时,驻村尖刀排队员们也是伤透脑筋。经过多方考察,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尧郎组种植的项目“海花草”。在驻村尖刀排队员们的大力推广下,坝望村已经种植海花草亩。种植大户在晾晒海花草
尧郎大坡是一片平缓山顶,这里常年温度不高,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以前常年荒芜,如今种满了漫山遍野的海花草。村民柏锦飞正在这里为海花草清除杂草,他说,去年种植了30亩海花草,尝到了甜头,今年种植了40亩海花草,预计收入可达到40万元,到时候修房买车都不是问题了。村民在清理海花草里的杂草麻尾镇根据区域内贫困情况,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发展规划,除了重点发展中药材基地和精品水果基地之外,还围绕镇内亩以上坝区,充分利用良田好土种植油菜、菜苔等蔬菜、创办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样板,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用看得见的成果、摸得着的效益,示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着力将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简便易行原则,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宜休闲则休闲”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精准实施“一户一策”,逐家逐户做好种植、养殖、手工作坊方案,用尽资源、变废为宝,力争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庭院经济,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作者:黔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衡李庆红
来源:黔南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编辑:朱金花
投稿邮箱:shanshuiqiann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1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