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揭黑风波后,一名肿瘤患者家属的自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约束肆意妄为的医疗行为已是刻不容缓了。难点就在于如何界定「肆意妄为」,即使发生了这样的行为,谁会知道?

因北医三院张煜医生发文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引发了大家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反思。作为一名肿瘤患者的家属,我不但支持张医生的行为,更支持他的诉求——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在此分享我的一位好朋友的真实故事,分析这个我掌握了真实信息的故事,引发思考,导出建议。

约四年前,我一位好朋友的80岁老父亲因肺炎就医。老人家居住在农村,直接选择了在该区域诊疗水平医院住院治疗。医院位于某省二线城市,如果当年有医共体的话,医院医院。

住院检查时发现老人家有2处磨玻璃肺结节,均小于5mm。主管医生明确告知患者大概率是肺癌,最好手术切除。老人家被吓坏了,急忙呼唤各地工作的子女集合。我的朋友是长子,他急坏了,把检查结果发送给我,请我找相熟的肿瘤科医生问问。我得到了正确答案,转告了他。

医院时,老人家所有的医院,站满了病区的走道,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在等着这个长子赶回来做决定。

当他见到主管医生时,医生直接让他签字同意手术。他便问了医生一个问题:按照诊疗指南,这个结节是必须要切除的吗?请医生考虑一下患者的年龄与身体状况,问医生手术切除是否是一个对患者最有利的选择。

医生愣了一下,才正式与他沟通。沟通的结果是让患者马上办理出院手续,定期监控结节的生长状况。

如此反转的剧情让家里的其他成员对此表示出了怀疑,因为按照这个家里的规矩,老父亲的治疗费用由长子负责,其余人则负责说讨好的话便可以了。由此便存在长子不愿意承担诊疗费用的嫌疑,于是又派出了几位代表再找医生沟通,在确认长子不是为了省钱而放弃手术后,才作鸟散状。

出院后患者自觉按医院门诊复诊,要求做CT检查。诡异的是接诊医生拒绝开检查单,要求患者住院做手术,而再换一位医生接诊,也是如此。无奈之下,只好托关系在医院内找人说情,才顺利开出CT检查单。

跟踪了三年,这期间患者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朋友只好不断打电话安慰,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而农村是个熟人社会,村里人多嘴杂,种种无端议论把老人家弄得心烦意乱,也让朋友无比尴尬。他甚至后悔不做那个手术,与其大家一直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被人背后诽谤,还不如当初就让老父亲挨一刀算了。

三年的追踪期满,那两个小结节依旧纹丝不动,朋友头上悬着的达克摩斯之剑才算是撤了下来。于是,村里关于现今的子女如何不孝,不愿意给父母出医药费的谈资便随之转换成了现今的医生是如何的无良。

在这个案例里,医生的行为显然违背了相关诊疗指南,而且还是整个科室的共识,已经成为了该院的「诊疗规范」。

深度剖析这个案例,它告诉了我们如下信息:

1.医生故意违背诊疗指南;

2.医生利用优势地位操控信息,从而操控了患者的选择;

3.对于肿瘤的诊疗,当医生给出还有一线希望的信息时,在亲情、孝道文化的影响,及周遭舆论的压力下,患者家属往往会不顾后果地赌上一切,甚至全家未来的生活;

4.一旦人财两空,家属便会后悔,感到被医生操控与欺骗,产生愤怒与怨恨的情绪;少数人会投诉医生,极个别人会以伤医的方式发泄愤怒,大部分人会向他人诉说不幸,在网络上匿名控诉医生;

5.医生往往难以理解患者家属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度,会简单地理解为患者家属耍无赖,认为人心叵测,感到委屈,感到执业环境恶劣;

6.患者满意不等于其获得了恰当的、高性价比的诊疗服务;

7.患者满意度可以被医生操控,倘若不知情,利益受损的患者也会医生打满分;

8.处于医共体或医院也存在肆意妄为、侵害患者利益的现象;因其优势地位,位于下一层级的同行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声张,甚至同流合污,患者将无处可逃,故其危害性将更大;

9.除非是本专业领域的医生,否则任何人均不具备判断任一个专业领域的医疗行为是否合适的能力;

10.地方卫健委对医疗行为的监管需要依赖于当地的医疗专家;

11.医疗圈内不乏恪守医疗道德的医生,他们往往会非常小心谨慎地帮助求助的患者,尽量避免得罪肆意妄为的同行,这是中国人的文化,张煜医生是个异类,绝大部分医生不会选择公开得罪同行;

12.当肆意妄为成为医疗圈内潜规则时,政府将无力监管,也无人能够幸免。

不知大家是否感到有点后脊背发凉。医疗行业鱼龙混杂,患者早已被宰得哀嚎一片。即使是医生群体中的一员也不见得就能够幸免。君不见,艾芬医生还在艰难的维权中,谁让她不是眼科医生呢?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而在医疗行业里,则是隔科如隔山。

在此,希望各位医生都站出来支持张煜医生,除非你能确保未来你及你的亲朋好友得的病都集中在你的专业内,你一定不会像艾芬医生那样,去求其他专科的医生为你治疗。

对于那些子女不再从医的医生,更应该站出来支持张煜医生。在你们对这个行业尚有影响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把医疗行业的水弄清,弄干净了才退下来,否则等你们年迈多病的时候,你们也不会是幸存者,你们敢放心就医吗?

约束肆意妄为的医疗行为已是刻不容缓了。难点就在于如何界定「肆意妄为」,即使发生了这样的行为,谁会知道?

诊疗活动应该遵从指南,因为指南是医疗实践的总结,但是它又不是绝对的真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是适用的。因此,偏离指南,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既是对生命的尊重,又是医学进步的必由之路。难点就在于如何得知医生偏离指南的动机?

依据我的工作经验,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相关部门参考,请医生们给予修订与补充:

1.在国家卫健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110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