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记江苏省临床重点

“奋进新征程医路向未来”

——徐州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巡礼

系列报道(五十二)

从手术前接到通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麻醉计划,术中实施麻醉,直到术后随访,麻醉医师必须确保每位患者平静地入睡、安全地苏醒。他们就像贴身卫士一样,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院的关键枢纽学科,也是患者生命的守护神。医院麻醉科除了承担全院手术的临床麻醉与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外,还要负责麻醉门诊、疼痛门诊、术后镇痛等工作。目前,学科已发展成为由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门诊无痛诊疗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四部分构成的大型综合性临床科室,年均手术及无痛检查量逾10万例。

技术创新,ECMO团队屡创生命奇迹

麻醉医生虽鲜少和病人打交道,却也收获了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深藏着一个个温馨而感人的故事,不管病情多复杂,只要有一线机会,团队就竭尽所能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年,在麻醉科王立伟主任团队主导下,医院麻醉科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第一个ECMO诊疗中心,率先应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后跨专科成立的ECMO救治团队应用ECMO救治患者近50例,救治病种包括重症心肌炎、过敏性休克、ARDS、严重气道狭窄、恶性肿瘤等。年龄最大的患者77岁,救治成功率超过70%,填补了本地区在危重症患者领域ECMO技术应用的空白,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期刊上,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

年8月30日上午,45岁的住院患者杨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院前特意向王立伟团队表示深深的感谢。原来,数天前,杨女士持续胸闷且疼痛症状加重,医院急转至医院急诊科抢救,入院后心脏骤停,经多学科医疗团队会诊后,诊断为重症心肌炎。ECMO团队快速评估,紧急施救,经过96小时不间断的日夜守护,杨女士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最终康复出院。

“对于重症心脏疾病的急救来说,ECMO技术往往能在危急时刻发挥奇效,但并发症较多,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素养。每次抢救过程都如履薄冰,每一项生命体征或细小指标的变化、应对、调整,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后盾,才能作出精准的判断。”王立伟说。

年初,麻醉科开展体外循环全身热疗技术,目前已有十余例次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体外循环离心泵变温系统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短期内即出现肿瘤组织坏死、肿瘤标记物浓度下降及症状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全身热疗已经成为继外科、放疗、化疗和免疫生物疗法之后的治疗肿瘤的又一手段,该治疗方法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副作用较少,但全身热疗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患者机体温度。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与其他加热方法相比,其加热过程更接近于人体发热状态,是由内向外的加热过程,升温速度快,加热效果好。

麻醉科与呼吸科合作对十余例次尘肺患者实施肺灌洗术,有效清除患者肺内大量异物,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体质、体力得到恢复。肺灌洗疗法是指病人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将双腔支气管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另一侧肺用灌洗液反复灌洗,从而使吸附在肺内的异物排出。此项技术的开展为矽肺、肺纤维化等难治性、慢性肺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医疗技术以及最好的医疗服务。

服务创新,倡导精准舒适化医疗

为精准服务患者,麻醉科倡导精准医疗,将超声技术成功应用于麻醉过程中患者的有创操作及重要生命相关信息评估,为麻醉医师提供“第三只眼睛”,提高了临床麻醉水平。科室成熟开展最新的可视化麻醉技术,包括超声引导臂丛、坐骨神经、椎旁神经、股神经等术前超前镇痛、术中麻醉、术后加速康复镇痛等技术;开展纤支镜插管、导丝逆行插管等方法处理头面部气道肿瘤、烧伤等困难气道技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麻醉学》等杂志并获得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

当下,舒适化无痛医疗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和趋势,为此,麻醉科团队深入研究舒适化医疗技术,发展疼痛科建设,获得了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授予的首批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资格。团队将舒适化医疗广泛应用于术前、术中、术后,已经成功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气管镜、无痛人流、ERCP、超声引导肝穿刺消融、三叉神经痛治疗、无痛碎石等项目,显著提高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舒适度,让临床医生的操作更安全,让医院工作效率再提高,让患者的就诊更舒心。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团队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全面实践“术前麻醉门诊—术中精准麻醉—术后麻醉监护”的一体化围术期管理理念并逐渐向智能化迈进,进一步提升危重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救治水平,广泛涉及手术室内麻醉、门诊麻醉、麻醉后恢复、术后镇痛、外科监护治疗、院内急救和复苏等医疗一线,同时开展慢性痛、癌痛治疗:鞘内泵置入、多模式镇痛技术为广大慢性痛患者带来福音。

以无痛医疗在儿科的应用为例。到医院看病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件恐惧的事情,尤其是病情需要做一些检查治疗时,孩子的恐惧不安往往会令一些必须检查无法进行,王立伟带领的舒适化医疗团队会根据检查所需时间长短应用麻醉镇痛,让孩子在几秒之内进入睡眠状态,在无痛状况下完成核磁共振、CT、彩超、超声下引导等需要孩子绝对配合的检查。

年8月,医院在徐州市区率先设立麻醉门诊,承担起疼痛诊疗、麻醉相关问题咨询等工作,为门诊与在院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麻醉服务,进一步满足患者多样化麻醉镇痛服务需求。

强教研重人才,打造精英团队

麻醉科自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规模不断扩大,手术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业务范围也不断延伸。要实现科室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麻醉人才,才能够为广大淮海经济区人民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

目前,科室医护人员素质优良,拥有麻醉医师72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后2人,博士9人,承担多所大学教学任务。学科共分为10个专科组:脑外及介入组、妇产组、心胸组、骨科组、普外组、五官组、泌外组、胃肠组、门诊无痛组、急慢性痛治疗组,能够胜任各种复杂手术麻醉及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的需求。

多年来,团队坚持科学研究,近5年来在王立伟的带领下取得十余项各级科研项目成果,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在省内麻醉学科处于领先水平。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同时,团队也积极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近五年共发表文章9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70分,单篇超过10分以上两篇。年,麻醉科王立伟团队荣获“Wiley威立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团队在对于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脑功能网络机制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有望推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标准的建立,并为干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外科学国际顶级期刊《ANNOFSURG》,并被科学网引用转载。

在对于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防治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将COX-2抑制剂药物塞来昔布应用于临床,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并发症,该研究为进一步治疗POCD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inNeurology”等期刊上,并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

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麻醉科王立伟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始终致力于为患者和手术科室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铸起一道“安全、无痛、舒适”的防线。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联合主办

编审|李旭

二审|季亚楠

三审丨王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sz/13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