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肺部常见2种良性肿瘤CT分
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医院初艳龙
所读书籍:《胸部CT诊断》
原著主编:赵丽琴、李铭
一、错构瘤
1.临床概述
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肺结节的6%,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生长缓慢;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和肺内为周围型;发生在肺段和肺段以上支气管内者称为中央型。在组织学上,周围型错构瘤主要由软骨组织构成,并混有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等;中央型错构瘤内脂肪组织较多。病灶较小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较大周围型错构瘤可引起咳痰、咯血及气短等压迫症状,较大中央型错构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由阻塞性肺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发热及胸痛。
2.CT表现
①瘤肺交界面:肺内错构瘤表现为肺内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病变边缘清楚、光滑,多位于肺实质表浅位置;中央型错构瘤表现为较大的支气管或气管腔内结节,边缘光滑,可出现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和阻塞性气肿等。
②钙化:由瘤体内的软骨成分部分钙化或骨化所致,典型表现为爆米花样钙化。
③脂肪:脂肪岛在CT上表现为局灶性脂肪密度,CT值为-90—-40HU。
④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3.鉴别诊断
①结核球:通常有结核病史,其钙化多呈斑片状或不规则钙化,周围常有卫星灶。
②周围型肺癌:错构瘤边界清楚,无毛刺,肿块内混杂密度,无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均有别于肺癌的CT表现。
③中央型肺癌:错构瘤不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无肺门肿块及淋巴结转移。
④肺转移瘤: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一般密度均匀,无脂肪组织,少见钙化,增强扫描一般有强化,而错构瘤无明显强化。
二、肺炎性假瘤
1.概述
本病为增殖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有纤维化,发病年龄以3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较常见的症状为咳嗽,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曾有急性炎症病史,但多数患者无明确炎症既往史。
2.CT表现
①特点: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②分布:可发生于双肺各叶,多见于肺外围。
③形态:圆形或类圆形,肺窗及纵隔窗所显示的形态大小一致。
④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少数可见病灶内有不规则钙化、小空洞或空气支气管征。
⑤边缘:清楚光滑,多呈浅分叶,少数可有毛糙或毛刺样改变。
⑥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可见显著强化,增强后CT值大都在HU以上,少数仅见肿块周围部强化或肿块不强化。
⑦邻近结构:部分病灶胸膜缘可见尖角样粘连带,其较宽的基底贴近肿块,尖角指向胸膜,可见邻近胸膜增厚。
3.鉴别诊断
①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深分叶、毛刺多见,淋巴结肿大,可跨叶生长,叶间裂可移位,可出现反S征。
②结核球: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见,病灶直径在3cm左右,密度多不均匀,常有卫星灶或纤维病灶,边缘毛刺较长,可见环形钙化或裂隙样空洞,患者大都有结核病史。
③错构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部分病灶内可见脂肪密度或钙化灶,少有切迹或分叶、毛刺,周围肺野清晰,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