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超声导引仪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
血管通路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导管异位
1、背景
2、相关因素:静脉的评估和选择;置管长度的测量;患者的穿刺体位;送管技巧;局部血管的变异;高风险人群的评估;血管定位系统的应用
3、专家共识
4、案例分析
◆◆◆◆◆
24导管异位——相关因素(下)
高风险人群的评估研究发现60岁上下两个年龄段人群之间的PICC异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管壁脆,置管难度较大,异位率也高,故高龄患者(>60岁)置管时应尤其谨慎,宜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后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轻柔送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血管定位系统的应用由于机体静脉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不同个体静脉解剖上的差异性,导管异位是难以避免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管定位系统,如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使用,将PICC置管穿刺部位提升至肘关节以上,缩短了导管在静脉内走行的距离;而且将肉眼不可见的静脉在视屏上清晰显影,使只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成为可能,大大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机率。
超声导引仪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PICC及PORT导管异位的发生率,而且能及时通过超声探查发现导管异位,进行正位处理。
文章摘自:《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中护在线《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本平台精心编辑制作,欢迎在线购买,谢谢大家支持~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从肿瘤治疗现状概述、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概述、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与维护、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治疗的职业防护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包括外周静脉血管通路(PVC)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血管并发症包括皮肤反应、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穿刺点渗液、导管夹闭综合征、药物渗漏。加入“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讨论群”,与全国肿瘤护理同行交流知识,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晚上八点准时分享干货!加群助小丽丽2.0版白癜风药膏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