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瘤,其影像学表现

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瘤,其影像学表现如何?

编辑

慢慢

讲者

张秋娟

来源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垂体瘤是鞍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垂体肿瘤约占到颅内肿瘤的10%~12%。因此垂体瘤的检查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来自西安医院影像科张秋娟老师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正常解剖

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垂体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三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有必要了解不同方法在检查中的运用。

1、X线较少使用。可显示蝶鞍部的骨质改变,但不显示瘤体。

头颅侧位片

2、CT平扫、增强不常用。当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时,可使用CT检查。一般采用轴位的薄层扫描,功能段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进行重建,可通过垂体的大小、密度的改变,判断垂体有无病变的发生。但CT的缺陷在于微腺瘤显示不佳。

3、MRI是垂体病变首选的办法。在MRI上可鉴别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增强和平扫类似于CT,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动态增强扫描。何为动态增强扫描,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联系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腺垂体一般位于垂体前部,T1WI和T2WI呈等信号;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采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垂体前叶、后叶、垂体柄都会出现明显强化。

正常垂体大小

(与激素水平、年龄有关)

垂体瘤分类

1、根据否分泌激素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通常因为垂体瘤极大,压迫其他脏器。

功能性垂体瘤,相对发现比较早,垂体瘤小,根据分泌激素的种类又分为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等。

2、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和巨腺瘤(>1cm)。

(1)垂体微腺瘤

直接征象

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呈相对低信号。

MRI动态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晚期,信号高于正常垂体。

间接征象

垂体增大;

垂体上缘局部或偏侧隆突;

垂体柄偏移;

鞍底局部骨质变薄、侵蚀、倾斜下陷。

(2)垂体巨腺瘤

X线诊断价值在于观察蝶鞍的扩大。鞍底下限以及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

CT/MRI特征

鞍内、鞍上池肿块,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边缘光滑、锐利;

肿瘤实性部分呈等密度(等信号),若出现囊变、坏死或出血,密度(信号混杂);

钙化少见;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区不强化。

增大的垂体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一系列症候群,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综合征和脑脊液鼻漏等。

因此,医生需要重点观察垂体巨腺瘤有无侵犯周围结构:

蝶鞍扩大、鞍底下陷;

腰身征或“8”字征、雪人征;

鞍上池闭塞、视交叉受压;

推移、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向下侵犯蝶窦和斜坡骨质。

腰身征或“8”字征、雪人征

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向下侵犯蝶窦鞍底骨质破坏

向上、向右,向下侵犯

除此之外,垂体巨腺瘤还需要和部分疾病进行鉴别。

动脉瘤:通常位于鞍部,而不是鞍上。一般与肿块之间分界清楚,MR上流空效应常见。动脉瘤的钙化常见,而垂体腺瘤少见。

脑膜瘤:垂体与肿块之间可见鞍膈(黑细线线状),临近增厚的硬膜比垂体腺瘤广泛。

颅咽管瘤:儿童多于成人。影像多见钙化和囊变,环形、结节状强化多见。

你知道垂体是干什么的吗?

来源泌语协行

导读:提到垂体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他是干什么的,有什么重要作用吗?有时候在门诊出诊,有些患者会拿外院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单给我看,如T4低,T3、TSH正常,这有什么问题吗?我一般都建议再复查一次,因为有时候会有实验室的误差,影响结果的判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排除一下垂体是否有问题,如垂体瘤的压迫等。下面听茅江峰教授给你讲一讲垂体是什么?

就像一个国家有首都,省区有省会一样,人体的内分泌腺体也有一个中枢司令部,那就是垂体。政府有不同部门的分工,垂体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也有完全不同的分工。垂体的前半部分,成为“垂体前叶或腺垂体”,掌管着全身其他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激素的分泌。

垂体本身受到上级领导――下丘脑和大脑的协同调节,接受上级的指挥。比如,在儿童时期,垂体不断收到上级传来的抑制信号,垂体本身不分泌FSH和LH,儿童体内的性激素分泌也就不会增加。在青春期即将开始的时候,垂体收到兴奋的信号越来越多,抑制的信号越来越少,所以分泌FSH和LH增加,作用到睾丸或者卵巢组织,使它们产生更多的雌、雄激素,进一步促进青春期的发育。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一种能够使得人体尿量减少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如果垂体后叶遭到破坏,或者垂体柄中断,这种激素就不能达到并储存到垂体后叶,引起人体尿量大量增加,每天可以排尿上万毫升,很多患者间隔1-2个小时就小便一次,夜间也需要多次饮水和小便。医院就诊而发现垂体疾病。

从结构上讲,垂体位于大脑的颅底部,像一个灯泡一样,挂在蝶鞍内。垂体柄就像一根连在灯泡上的电线,和大脑相连接。大脑和下丘脑,通过这根细细的“电线”,调节垂体的作用。如果因为外伤或者肿瘤压迫电线,使得下丘脑和大脑的信号不能传递到垂体,那么就会出现内分泌功能减退和尿崩症,表现为怕冷、容易感冒、尿量增多等。垂体的疾病主要包括外伤、炎症和肿瘤。因为男性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女性,所以发生垂体炎症疾病的机会也减少。

一般情况下,婴儿从母体出生时,常常头先露出来。如果孩子出生时体位不正,脚先出来,常常会导致头部娩出比较困难,出现产伤或者窒息,导致连接垂体的这根“电线”断裂或者垂体损伤,导致垂体分泌各种激素减少。垂体功能下降,会引起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功能的下降,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身高增加缓慢,个子偏矮,智力发育延迟和其他生长发育的障碍。越早补充缺乏的激素,越能够获得较好疗效,越能够弥补因激素缺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本文作者:医院内分泌科茅江峰)

垂体前叶

垂体的前半部分,称为“垂体前叶或腺垂体”,掌管着全身其他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激素的分泌。垂体本身受到上级领导-下丘脑和大脑的协同调节,接受上级的指挥。比如,在儿童时期,垂体不断收到上级传来的抑制信号,垂体本身不分泌FSH和LH,儿童体内的性激素分泌也就不会增加。在青春期即将开始的时候,垂体收到兴奋的信号越来越多,抑制的信号越来越少,所以分泌FSH和LH增加,作用到睾丸或者卵巢组织,使它们产生更多的雌、雄激素,进一步促进青春期的发育。

垂体后叶

主要储存一种能够使得人体尿量减少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如果垂体后叶遭到破坏,或者垂体柄中断,这种激素就不能达到并储存到垂体后叶,引起人体尿量大量增加,每天可以排尿上万毫升,很多患者间隔1-2个小时就小便一次,夜间也需要多次饮水和小便。医院就诊而发现垂体疾病。

从结构上讲,垂体位于大脑的颅底部,像一个灯泡一样,挂在蝶鞍内。垂体柄就像一根连在灯泡上的电线,和大脑相连接。大脑和下丘脑,通过这根细细的“电线”,调节垂体的作用。如果因为外伤或者肿瘤压迫电线,使得下丘脑和大脑的信号不能传递到垂体,那么就会出现内分泌功能减退和尿崩症,表现为怕冷、容易感冒、尿量增多等。垂体的疾病主要包括外伤、炎症和肿瘤。因为男性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女性,所以发生垂体炎症疾病的机会也减少。

一般情况下,婴儿从母体出生时,常常头先露出来。如果孩子出生时体位不正,脚先出来,常常会导致头部娩出比较困难,出现产伤或者窒息,导致连接垂体的这根“电线”断裂或者垂体损伤,导致垂体分泌各种激素减少。

垂体功能下降,会引起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功能的下降,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身高增加缓慢,个子偏矮,智力发育延迟和其他生长发育的障碍。越早补充缺乏的激素,越能够获得较好疗效,越能够弥补因激素缺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白癜风能治愈么
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3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