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肿瘤医院院长针对化疗经典7问答
化疗是柄“双刃剑”,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体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因此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诸多严重的副作用,许多患者因而对此讳莫如深。化疗真的如此恐怖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医学部副主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院长认为,患者对化疗的误解太深,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化疗的基本的知识。
”最好在手术后3周内开始化疗
记者:我注意到有几个病人问:“我的手术做得很彻底,为什么还需要化疗?”化疗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上有怎样的意义?徐瑞华:手术后的化疗,一般指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化疗,也包括没有达到根治性手术后的进行化疗。手术后的化疗是恶性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癌或肉瘤根治性或广泛性切除手术后所进行的化疗,化疗可能消灭微小残留的病灶,减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疗效。
最好在手术后3周内开始化疗,不要晚于6周。至于选择哪些患者行手术后的辅助化疗,需要经过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来定。
一般来说,癌前病变手术后不需要化疗;不过有些肿瘤即使是分期很早,如消化道的小细胞癌,由于恶性度高,容易全身转移,也需要手术后化疗。有些肿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即使是早期,手术后也需要化疗,如肠道的淋巴瘤。对于晚期肿瘤,没有达到根治手术,手术后的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是化疗能够获益的恶性肿瘤,身体情况经过专业医生评估能够耐受化疗,手术后都建议化疗。
化疗对于晚期癌症的意义
记者:门诊有个小伙子,他的母亲61岁,发现时已经是结肠癌晚期了,家里人都觉得治疗没有意义了。很多晚期癌症的患者及家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担心“人财两空”,您可否谈谈化疗对于晚期癌症的意义?徐瑞华:对于晚期恶性肿瘤,要根据具体肿瘤分清情况。有些恶性肿瘤,即使晚期,通过化疗也有可能根治,如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一些儿童软组织肿瘤等;有些晚期恶性肿瘤,通过化疗,可以使患者肿瘤缩小,甚至可以再次获得手术的机会而达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如部分肠癌肝转移的患者。
有些晚期恶性肿瘤,虽然化疗不能达到根治目的,但有可能控制肿瘤发展,缩小肿瘤、减轻压迫、疼痛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刚才说的那个母亲才61岁,年龄并不大,轻言放弃太可惜了。现在城市居民都有医保,农村病人有合作医疗,很多进医保的化疗药物价格不是很高,不会给家庭增加太大的负担。
药物发展逐步减轻化疗副作用
记者:很多患者在选择化疗前是很纠结于化疗的毒副作用,目前,随着药物的发展在这方面是否有改善?徐瑞华:化疗药物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毒副作用。肿瘤的耐药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是制约肿瘤化疗进步的两个障碍。伴随着对化疗副作用的克服和降低,带来了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方案的治疗,带来了医生对治疗方案的更大操作空间,肿瘤的化疗效果也往往进一步提高。随着新的细胞毒药物广泛临床应用、靶向药物陆续研发并应用于临床,以及化疗毒性预防药物和支持药物的临床应用,患者进行化疗后毒副反应越来越小,对治疗的耐受性越来越好。
能否在化疗前判断能不能耐受?
记者:有位家属问,他的父亲年龄大了,不知道能不能耐受化疗。医生能不能在化疗前做出判断?
徐瑞华:不开始化疗,谁也不能判断病人是否能耐受。这并不是说越年轻就一定越能耐受,每个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开始化疗了不能耐受也没有关系,医生会相应调低剂量,甚至调整化疗药物的。
正确看待化疗的毒副作用
记者:该如何看待毒副作用?能否对患者给出引导?徐瑞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化疗药物本身固有的,随着新药的临床应用和预防药物的开发、应用,虽然化疗的副作用有所降低,但还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来说:如进行化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进行,另外也无需对化疗副作用过分担忧,因为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的治疗,对各种化疗副作用一般都有预知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应激预案,某些副作用的出现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副作用和疗效可能成正相关。
参见临床试验的风险与收益
记者:刚才有位女患者,5年前发现时已经是结肠癌晚期伴肺转移了,现在看她的状态很不错,这几年她一直医院的各种新药临床试验,帮她省了多万元。像这类活动,参加的部分人会获益,部分人是否会成为“小白鼠”,该如何看待风险与收益?徐瑞华:患者参加临床研究后,不可否认,有的患者获益,有的患者没有获益甚至还承担了治疗的副作用。但要知道,任何医学治疗,获益都是有一定百分比的,之所以要开展研究,就是现有的治疗方法不是令人满意或根本没有标准治疗,或没有什么治疗手段了。所以,患者参加研究后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治疗手段或治疗方法等。
举例来说,我们有一些临床研究,其实国际上已是标准治疗,但其中的一些药物在我国已可以在药房购买,但价格昂贵,或国外可以购买到,我国暂时没有上市,价格昂贵,但如果参加临床研究,就有可能获得这样既免费,又价格昂贵但有效的药物治疗。所有的研究都是获得专家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对参加的研究内容、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在研究人员介绍后都要非常清楚,在参加研究的任何阶段都有权退出,研究都是按照GCP的原则进行,对患者的权益都有保障的。
慈善赠药,给力但门槛高
记者:我留意到,有部分病人正在吃慈善赠药。慈善赠药目前对患者的帮助力度有多大?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徐瑞华:慈善赠药,医院,有很多价格较高,医保不能覆盖的药物。医院治疗的不少患者都获得了中华医学慈善总会的赠药。但此类药物价格确实比较高,患者获得赠药前往往要自己先购买药物,临床使用一段时间,起步的费用较高。且要预先向慈善总会申请,填报资料,每次取药也要医生填相关的资料和证明等,还需要特定的地点、时间和特定的处方取药,甚至还需要使用网络等手段申请,手续也确实比较多比较麻烦。我们也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进一步简化流程,进一步减少获得慈善赠药前自费使用药物的时间,降低起步门槛。
点击下方图片跳转推荐阅读:
1、乳癌康复期患者:5分钟教你学会八段锦
2、世界癌症日:盘点十八种阻止癌症复发的食物!
3、8分钟看完,让你再也不怕内分泌治疗!
注:文章来源于羊城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zc/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