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创新药医保报销困局
在一次次咨询省级和全国医保报销热线之后,丁红(化名)又攥着父亲抗癌药账单,站在了县医保中心的门口。面对父亲随时可能出现的耐药或癌细胞转移,不能按原计划将父亲抗癌药费用进行报销,可能成为压垮这个北方农村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7月,丁红在家务农的父亲确诊肺腺癌淋巴、胸膜转移,医院确定了治疗方案。用上抗癌药物,父亲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可欣喜之余,丁红也深深陷入了财务危机——每月逾元的抗癌药物账单完全超出了丁红的支付能力,尽早完成医保报销,成了丁红当下最急迫的目标。
然而,让丁红进退两难的是,父亲使用的抗癌药并未出现在县医保中心的报销目录里。省级、国家级医保部门绕了一圈后,难题又被退回县医保中心,使得报销迟迟不能推进。而更让她疑惑的是,其实早在年7月国家人社部公布的新版医保目录中,父亲所服用的药物,明明就在其中。
丁红这样困惑重重的患者家属并非个例。年,健康点与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共同发起的“价值医疗变局——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课题成果亦显示,肿瘤诊疗的可支付性以及创新药的可及性,成为肿瘤患者最大的心声。
事实上,基于日趋上升的新发癌症病例量以及高企的治疗费用,癌症治疗确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灾区。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年肿瘤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高达约亿元。而“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课题研究显示,在经过医保报销之后,肿瘤患者接受诊断、治疗的平均总自付金额仍高达14万元,若是接受靶向治疗,平均总花费约为22万元;分别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75倍、2.7倍。这显示出,癌症患者的诊疗费用实际远超出家庭支付能力。而只有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有望帮助这些深陷财务危机的患者家庭,远离崩溃边缘。
只是这缕“阳光”还很难实现“普照”,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受限于医保的一些门槛,尚不能享受或是无法充分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带来的保障。该课题研究还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医保目录内药物报销比例过低。而即便如此,这些已经在享受保障的患者人群已经相对幸运,因为对那些治疗药物尙末进入国家医保的肿瘤患者而言,希望更加渺茫——51%的受访者表示,所使用的药物没有医保。
当前,基本医疗保险是中国大多数患者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买单方”,而由于诸多抗肿瘤创新药无法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对于诸多肿瘤患者而言,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成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期盼。高比例自付甚至完全自费,给患者持续用药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医疗费用在快速增长,医保的使用也在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地使用,我想这是下一步医改的主要问题,这不单是医保的问题,也是直接牵涉到人民健康的问题。”在“价值医疗变局——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研讨会期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坦言。
只可惜,缓解庞大的肿瘤医疗费用并非易事。
由于担心癌细胞转移要改变用药方案,丁红发现自己甚至变得有些“神经质”:父亲一说“头疼”就以为是肺癌脑转移,一说“腰酸腿疼”就以为是肺癌骨转移。耐药性也像是埋在丁红心头的“定时炸弹”,因为父亲一旦开始对现时的抗癌药出现耐药,就要转用更新型的抗癌药,不仅意味着药费可能出现成倍增加,而新药很可能又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丁红的焦虑正映射出药物可及性的尴尬境遇,“等不及”,成为横在肿瘤患者及家属心头的一个关键词——病魔来势汹汹,等不及国外肿瘤创新药在我国上市,等不及已在我国上市的治疗肿瘤创新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可喜的是,国家为此正在付诸努力。政府前后出台的《加快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已经释放信号,创新药物的准入机制将会更加便捷,可及性也将极大提升。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去年7月公布了通过谈判而纳入医保目录的36个专利药,其中包括15个肿瘤治疗药,涉及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常见癌种。》
但是改变“丁红们”的两难困局,还需要有更多的改革。
年2月,时隔八年之后,人社部网站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版)》。众望之后的“靴子”落地固然欣喜,然而对许多靠药物“续命”的肿瘤患者而言,八年的等待,可能便是生与死的分叉口。在这八年期间,更多更新更好的抗肿瘤药物纷纷涌现,原有新药特药已经相形见绌,如何加快医保目录调整速度,增加调整频次,让患者及家属眼中的希望,再多一点,显得尤为紧迫。
文/梁嘉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zc/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