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看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生物学论
年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生物学论坛
年12月8日
主办:基础医学院
校科技处
承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论坛及汇报地点:首都医科大学第二教学楼78教室
议程
报告人简介
尚永丰,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曾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年来,在国际一流杂志如Cell、Nature、Science、NatureGenetics、CancerCell、MolecularCell、GenesDevelopment等发表一系列高影响论文。现任MolecularCancer副主编和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刘芝华,中医院研究员,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目前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主持重点研发计划慢病项目、课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主要从事肿瘤转移分子机理及放化疗敏感性的研究。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56篇。被引用余次,H指数38。
张令强,医院生命组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防领域卓越青年人才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树兰医学奖青年奖、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创人才计划、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总后勤部科技银星。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作为通讯和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Biology、Nature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s、CellReports、PNAS、EMBOJournal、CellResearch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逾。
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9月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课题组长,年起担任中科院、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年获得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择优),年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年获评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科院特聘骨干人才。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SCI论文,包括通讯作者的NatureCommunications,CancerResearch,Oncogene等论文,Hindex25。担任CancerScience副主编,JBC以及ZoologicalRes编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奖励办二审专家。
寿成超,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材工程百千层次及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并在十余种学术期刊任副主编或编委。寿成超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研究课题二十余项;作为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五项,发表研究论文余篇,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3项,获1.1类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批件一个,参编学术专著十余部。
周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兼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学学科负责人。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四种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探讨微管细胞骨架在细胞活动中的动态变化、化学修饰与功能调控,并分析发育与疾病的细胞骨架基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六十余篇论文,并编著两部英文书籍。
雷群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长江特聘教授,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和万人计划入选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的研究方向为肿瘤代谢,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生理病理效应。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年加入复旦大学,迄今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CancerCell、CellMetabolism、MolecularCell、J.Clin.Invest和NatureCommuni.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和二等奖(第一,)、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普康奖教金()、上海育才奖()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
康铁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副主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年5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计划项目(2项)、国家肝癌重大专项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ancerCell,JClinInvest,JNatlCancerInst,CellRes,NucleicAcidsRes,CancerRes,ClinCancerRes,Oncogene,JPathol,JBiolChem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论著40篇。研究方向:细胞周期调控、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肿瘤的转移调控等
王玺,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天津市表观遗传创新中心及天津市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和学术带头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于《PNAS》、《NatureMedicine》、《CancerCell》、《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CancerResearch》、《NucleicAcidsResearch》等杂志并多次受邀到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1,单篇最高28.4。目前的研究专注于表观遗传调控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淋巴细胞谱系形成及分化发育等过程中的调控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王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的表观遗传转录调控机制,主要研究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转录因子、组蛋白修饰酶、去修饰酶及识别蛋白对于转录调控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分子机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CancerCell、Oncogene等期刊上。入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及年“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青年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多项人才称号,并作为第二完成人,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兵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亚洲癌症基金优秀学者奖获得者。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年分别在美国西北大学作博士后、芝加哥大学作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揭示代谢驱动的微环境和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调控机制,并从葡萄糖、脂肪酸及氨基酸的异常代谢入手,寻找肿瘤细胞得以生长转化的化学本质。相关成果主要发表在Cancercell、NatureCommunications及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等刊物上,年获授权专利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地图及附近公交
诚挚邀请您来参加
内容来源:基础医学院
图文小编:刘可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学校精彩内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zc/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