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腫瘤腫瘤患者的4大飲食誤區,你

  在中國的中醫傳統醫學裡,很考究飲食帶來的作用,而俗語也說"三分醫治七分養",這就證明了飲食對於癌症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惡性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癌症病人想要恢復健康除了靠醫治,飲食調養必不可少。若能合理的安排好癌症病人的飲食,使之達到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就能增強其抵抗力,加速其恢復。

  誤區1:多喝湯可以補充營養

  很多人的認識當中,喝湯就是進補的一種方式。家屬為患者煲湯,如烏雞湯、牛尾湯、魚湯、海參湯、豬蹄湯等,並囑咐患者:"食物吃不吃無所謂,精華都在湯裡了,湯裡面營養最多"。這實際是錯誤的,其實湯裡面營養成分很少,魚肉類食材,湯中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游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所以,煲湯不是人體營養成分的良好來源;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

  如果吞咽困難、咀嚼困難、發熱、臥床等腫瘤患者需要進食流食的話,可以將各種食材,如糧食類、蛋類、奶類、肉類、魚類、豆製品、蔬菜類等,分別製備軟爛,單獨或混合打碎,製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於吞咽又有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2:吃的越有營養,腫瘤長得越快

  一些患者本就食欲不佳,甚至患病後改吃素食,認為得了腫瘤不能吃太營養的食物,否則腫瘤會長的快,篤信"餓死癌細胞"。事實上,腫瘤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並無關係,腫瘤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即使患者營養不良,癌細胞依然會增長,饑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的結果:癌症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20%;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營養,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患者因營養狀況良好、無惡液質而長期存活。

  營養狀況好的患者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後方面都明顯要好於營養狀況差、消瘦的患者。癌細胞可以"餓死"的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誤區3:盲目依賴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許多患者會在治療過程中互相交流,也包括飲食經驗,這就會出現盲從的現象。盲目進食抗癌食品、抗癌保健品,其中不乏價格不菲之品。某些營養素或植物化學物具有抗癌作用,也是在其所含的天然食物在發揮作用,補充營養素作為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抗癌作用。同時,這種補法對疾病的穩定不利,腫瘤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忽視正常飲食,花高價吃所謂的抗癌食品是錯誤的。

  誤區4:打營養針可以代替吃飯

  當腫瘤患者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甚至於個別醫生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同樣能滿足營養需要。這是錯誤的。人體通過胃腸道進食是自然狀態,食物進入腸道吸收,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增加感染的可能。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只要腸道有功能,就可以使用。

  逾65年中醫臨床經驗、在內地香港台灣同時擁有行醫牌照、香港特區腫瘤中心首席中醫師李岩教授認為,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防止營養不良及腫瘤惡液質的發生,增強患者的體質、改善生存質量,保持體力和能量、更快恢復健康的目的。

我是分割線

  李岩教授簡介

  香港中醫科學院院長

  香港特區腫瘤中心首席註冊中醫師

  曾任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創院副院長

  周恩來總理腫瘤醫療小組首席中醫代表

  北京醫科大學腫瘤防治研究所創始成員及首任中醫科主任

  中國中醫腫瘤研究所首任所長

  中國台灣慈濟醫院客座教授

  李岩教授年畢業於遼西醫校,後擔任遼寧省立第一醫院外科醫生,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

  李岩教授師從北京名老中醫秦伯未、關幼波等大師,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逾65年的研究、教學、行醫經驗,是一位在兩岸三地均有行醫牌照的中醫師。專攻十一種腫瘤的中醫治療,收集、研究治療腫瘤余個單偏驗方,著有《腫瘤臨證備要》等中醫學著作逾萬字,是北派中醫、南派中醫與民族中醫的集大成者。在驗方白英、蛇莓的基礎上研製出白蛇六味方劑,該方劑亦是國家"七五計劃"重點科研項目。此課題的研究成果發展為目前國內醫保抗癌中藥「紫龍金片」,隨後該方在李岩教授兩岸三地的行醫及教授過程中又得到進一步改進。

  如有需要,請撥打香港特區腫瘤中心諮詢熱線()!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zc/11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