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草莓的诱惑
简评/孙海帆
上世纪80年代,中外分别有两位女演员因为在新片中的角色破坏了她们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形象而遭到各种非议甚至抛弃,一位是陈冲,她去美国后饰演了《大班》中的中国小妾美美,因此被认为是破坏了之前《小花》中纯洁的无产阶级女性的形象而受到猛烈的抨击,另一位是在电影《苔丝》中扮演天真无邪且美的炫目的乡下姑娘苔丝的德国女演员娜塔莎·金斯基,她在成名后竟然“不顾中国观众对她的喜爱”,在《豹妹》和《蛇蝎美人》大胆出境,甚至还拍了一张蟒蛇缠身的裸体照片,这让中国观众“大为光火”转而对她嗤之以鼻,尽管当年的平头百姓根本无法看到这两部电影。
娜塔莎·金斯基
娜塔莎·金斯基可以算是欧洲影坛的一颗流星,虽然这位当年被称为“欧洲影坛第一美女”的女孩没过多少年就归于沉寂,但这一切都与中国观众是否喜欢她毫无关系。她16岁开始与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同居,同时又得到他的大力提携,凭借《苔丝》一举成名,但接下来虽然又出演了多部影片,其中包括颇具争议的《豹妹》和大导演文德斯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等一些稍有影响的作品,但,让她永远定格在银幕上的经典形象还是《苔丝》中的那个乡下姑娘。
金斯基著名的“蟒蛇照”
在《苔丝》中和金斯基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是利·劳森,他可以算是国际影坛的“老黄牛”,出演电影很多,但经典形象较少,所以,虽然他现在还在不停地拍戏,但始终没有上升到国际一线影星的地位,不过,他在《苔丝》中亚雷克的形象在当年还是深入人心,因为此,中国后来拍摄的电影中的奸角也都有了两撇八字须。
利·劳森
一、场景简介
暮色笼罩着辽阔的田野,一群少女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带着白花编成的花冠,踏着明快的乡村舞节奏,在草坪上跳舞。她们中间有个姑娘叫苔丝,生得秀丽、端庄,周围没一个姑娘比得上她。然而,就从这一天起,厄运一直追随着她。她的父亲约翰·德皮菲尔德刚才听本村的牧师说,德皮菲尔德其实是古老骑士名门德伯维尔的直系子孙。穷极潦倒的约翰听后信以为真,喜出望外,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了老婆乔安娜。乔安娜想起了在德兰特山那边,住着一位姓德伯维尔的有钱的老太太。于是他们决定让苔丝去认这门本家。苔丝为了帮助家里度过苦日子,勉强答应了,但心里很忧郁。苔丝穿着素净的长裙,挽着一只篮子走进了德伯维尔家。她畏畏缩缩不敢前进,正等她想往回走时,一个男子的声音叫住了她:他就是老太太的儿子亚雷克。他叼着支烟,慢慢朝苔丝走来。
《苔丝》海报
二、场景分解
本场相遇戏开始于影片第16分钟。因为本片是根据托马斯·哈代的著作改编,而且在许多细节上和原著吻合,其中就包括这场戏开始苔丝进入的这个“红砖盖成的门房”(以下斜体篮字为小说中的内容),而从对苔丝来说,进入这道门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也开始了自己的悲剧人生,所以,这道门具有象征意义。
一个移动镜头表现了苔丝的主观视点,而悠扬的音乐则渲染了此地的美景和苔丝稍有兴奋的心情。
大全景表现了自然的环境,非常贴合小说的神韵,但导演用苔丝的远景表现了她的渺小和卑微。
中景是有些紧张的苔丝,在小说中,哈代写的这片“英国残留下来的已经不多的原始森林”被导演用来对人物的状态进行渲染,也给苔丝和观众增加期待感。
镜头跟拍苔丝来到德伯家的房前,无论是全景还是金斯基的表演,都几乎和小说的描述一模一样,连她自言自语的说着“都是新盖的”台词的时候,口气中都透着“天真、惊讶和惊慌。”
小说中这样描述:“苔丝还站在那儿犹豫着,像一个沐浴的人想跳进水里去一样,不知道是跳进去还是退回去。”导演则用一个从苔丝侧面跟拍的镜头,让她先从左到右行走,期间路过一个草地上的帐篷,之后又返身回来,从画面右边往左边走,当再次出现帐篷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帐篷黑色的三角形门里走了出来,他是一个个子高高的抽着烟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由平移变成运用景深的镜头,亚雷克从帐篷走向苔丝,画面构图从全景逐渐变成近景,既表现了亚雷克“尽管在他的身上带有粗野的神气,但在他的绅士的脸上,在他那双滴溜直转的眼睛里,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的样子,又利用景别的变化增加了苔丝此时的紧张感和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的信息大于小说。
接下来的二人对话,导演运用了从内反拍,再到让亚雷克入画变成外反拍的一系列的既经典又准确的手法,表现了小说中苔丝要来“找亲戚”的愿望,同时也传递了“到这儿来认亲,这件事苔丝心里感到确实好笑,她这种感觉现在变得更加强烈了,虽然她心里有些害怕他,总的来说在这儿感到局促不安,但她还是把玫瑰红的嘴唇咧开,转出笑容来,这一下真叫黝黑的亚雷克神魂颠倒”的文学描述,
在原著中,亚雷克向苔丝提议去吃草莓是在这一段较长的对话之后,但出于电影场景变化的考虑,导演将这一段提前了,这既让剧情有微小的转折和变化,让影片形成节奏,同时也为后面“喂草莓”的场景留下伏笔。
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变成边走边说,内容则延续着上一段的对话,期间亚雷克本来在苔丝的左边,但他通过走到苔丝前面再返身回来与苔丝说话,让两人的构图位置对调,对调之后的构图的中间是鲜艳的花朵,一瞬间也衬托了两人之间的美好。
再往后,就是这段著名的“喂草莓”的场景,在原著中的表述其实相对平淡,但导演通过两位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画面的“合力”将这一场景变成了影史上著名的具有“性挑逗”意味的一个“范式”,其后,在不少电影中,都有导演致敬和借鉴这个桥段。
“他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逛着,消磨了一阵时光,每当德贝维尔请她吃草莓,她都半推半就地吃了。苔丝吃不下草莓了,他就把草莓装在她的小篮子里;然后,他们两个人就转到玫瑰那儿,他摘了一些玫瑰花朵,递给苔丝,让她戴在胸前。她依从着他,就像在睡梦里一样,她的胸前戴不下了,但是德贝维尔还是又摘了一两个玫瑰的花蕾插进她的帽子里,而且还十分慷慨大方地在她的篮子里堆了一些其它的花朵。”直到这个时候,亚雷克还是假意承认苔丝这个穷亲戚,苔丝在亚雷克的装扮下越来越美丽,这也将苔丝在亚雷克面前逐渐放松和自然,甚至对亚雷克已经产生好感的内心外化了出来,当然,作为影片制造美的场景和画面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另外,亚雷克要在苔丝胸前戴鲜花,苔丝带有保护意识的推辞这是导演增加的内容,它和前面“喂草莓”的动作形成一起强化了亚雷克内心开始有得到苔丝的企图。
接下来的“玫瑰有刺”“美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是导演增加的台词,这让亚雷克的欲望更加显性,也符合电影相对于文学更加通俗的一面。不过,相对直白的台词其实破坏了原著的味道。
两人第一次见面结束的这段场景是在帐篷内,之前亚雷克仿佛是已经认了苔丝个亲戚,所以一口一个"堂妹”地叫着,到这时,他告诉苔丝“别胡扯”什么亲戚的事情了,这说明之前他一直用认可这门亲戚关系来留着苔丝“慢慢把玩”,到这里,亚雷克的人物性格已经开始逐渐清晰起来。小说中这样描写了这一小段:“有一会儿——仅仅有一会儿——当他们走到大车道转弯的地方,在高大的杜鹃树和针叶树中间,在门房看不见的地方,他曾向她把脸伸过去,仿佛要——不过他没有把脸伸过去:他仔细想了想,就放苔丝走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要是她已经看出了这次会面将意味着什么,她也许就要问一问,为什么命中注定那天看见她并垂涎她美色的是一个卑鄙下流的人,而不是另外那个在各方面都让她感到可心可意的人——一个刚好在人类中间能够找到的让她可心可意的人;可是在她认识的接近这一标准的人中间,她在那个人心中只留下一个短暂的印象,并且差不多已经被他忘记了。”
三、场景鉴赏
1、在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中,《苔丝》是相对比较忠实原著的,这从苔丝和亚雷克相见的这场戏中就可见一斑,影片不但还原了原著中的场景、气氛甚至气息,而且还利用电影语言丰富了原著的内容,传达了更多了信息。
2、本段运用了多种电影表现技巧,其中包括演员的调度、景深的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让两个人见面的戏非常灵动,提供了教科书式的导演范例。
3、本场戏长度只有4分多钟,但已经将两人的主被动关系和苔丝尽管紧张卑微,但还保持着有限的自尊以及亚雷克原始的欲望等等状态表现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了人物关系的起点、故事的悬念以及“喂草莓”这样的经典场景,所以是一场精彩的见面戏。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与网络)
版式编辑∣宁海传记电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yw/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