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年,多方携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326/4146202.html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缺乏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对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均不敏感,是乳腺癌中复发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亚型。化疗是降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复发风险的主要手段,但疗效已达瓶颈。临床上急需更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提高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愈率。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王曦、王树森等乳腺癌团队所完成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标准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维持的Ⅲ期临床研究(SYSUCC-)”以原创研究形式全文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影响因子:45.54),内科袁中玉教授为通讯作者,乳腺科王曦教授、内科王树森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卡培他滨是一种临床使用多年的经典化疗药,其低剂量、持续口服的“节拍式”给药方法在晚期肿瘤中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标准化疗的疗效已达瓶颈,那么在标准化疗结束后继续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作为维持治疗能否降低复发风险?

受此启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内科袁中玉、乳腺科王曦、内科王树森教授等带领中肿内、外科团队,于年开展了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经过国内13家合作单位十年来的共同努力,该研究于今年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作为维持治疗,将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了1/3以上,将患者的5年无疾病生存率从73.0%提高至82.8%。节拍化疗的安全性良好,83%患者可以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而没有严重毒副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一年的总费用不足四千元,报销后患者仅需负担一千元左右,其性价比和普及性不言而喻。

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将节拍化疗用于三阴乳腺癌标准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并取得阳性结果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在被称为肿瘤学“奥斯卡”的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王曦教授代表团队口头汇报了该研究的成果,向全世界发出了“中肿最强音”。当时本报记者对王曦教授和袁中玉教授进行了专访,两位教授对详细介绍该研究并就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意义与影响进行阐述。点击查看详情:中国之声

节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改善TNBC生存(SYSUCC-研究)袁中玉教授、王曦教授研究解读

近日,该研究又以原创研究形式全文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是迄今为止国内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所发表的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标志着其创新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国际权威医学组织的一致高度认可。

研究团队

中肿乳腺癌治疗团队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显著提高了早期患者的治愈率,改变了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模式,真正体现了“中肿水平、中肿担当”。迈向“十四五”,中肿黄埔院区开业在即,院区配备乳腺内科、乳腺外科,中肿人希望通过院区协调发展进一步缓解华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广大乳腺癌患者候诊时间长的问题。

通讯作者简介袁中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广东省自然、广东省科技计划、中山大学项目、医院研究基金(计划)、华南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作为PI主持的临床研究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30篇。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乳腺科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第一作者简介王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4年,擅长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系列研究;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面上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任主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乳腺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共同第一作者简介

王树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乳腺癌内科首席专家。内科乳腺病区主任。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重点研究方向: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年轻乳腺癌的基因组学及临床诊治。参与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等多项指南或共识的编写,并且是其中一部分的执笔人之一或主要执笔人。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了多项一、二及三期的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丨刘芊(中国医学论坛报)

编辑丨王淳(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今后每周定期推送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递专家观点,分享学术共识,一起来看吧!

还可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9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