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四川省肿瘤医
今天,1月23日,是个既普通又特别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的恩师王静波教授诞辰89周年的日子。忆往昔,老师的音容笑貌,宛在脑海浮现。老师生前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景一幕幕重现。
回顾老师静谧清澈、波澜壮阔的一生,在浮杂的生活中,我寻找到一份心海深处的宁静和坦然。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学者风范,宛若心田的甘露,侵透骨髓。老师一生敬业奉献、追求真知,做人、做学问的个性和典范,犹如一面明镜,照亮心扉,又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89年前,王老师诞生于中国上海。年,18岁的王老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的王老师留上海医学院工作,师从我国现代放射影像学先驱荣独山教授。
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老师在医学影像学上多有建树,特别是与荣独山教授合作完成的“纵隔肿瘤的X线诊断”研究,奠定了我国纵隔肿瘤影像诊断的基础。
年,老师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四川建设,与上海医学院专家团队共赴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医院放射科(即影像科)和放射肿瘤科主任、教授。培养了大批放射学人材。文革后,他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立首个放射治疗学硕士点,培养了一批高级放疗专业人员。
年,应四川省卫生厅邀请,王老师赴成都筹建我国西部地医院——医院,任筹备组长,随后担任医院四川省肿瘤研究所首任院长所长兼放疗科主任,曾任全国肿瘤防治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中华肿瘤杂志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老师的一生敬业奉献、追求真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他眼中总有做不完的工作。
在工作之余他也不松懈,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放射肿瘤学知识。建院初期,由于国内放射肿瘤学书籍缺乏,王老师独自翻译和编写了进百万字的教材和讲义,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他用独自撰写的《临床放射肿瘤学》《妇科肿瘤放射治疗》作为教材,培训放射治疗医生和物理人员。他特别强调放射治疗临床、敎学和科研结合的重要性。
王老医院和研究所的大量科研项目,其中鼻咽癌七点近距离后装治疗方法研究获国际近距离放疗大会二等奖,系我院及西部首次在临床放射肿瘤学研究获国际奖项;非均匀组织辐照体模的研究、四川省医疗照射频率和器官剂量研究、X射线诊断剂量安全监测仪、中国女性盆腔体模的研制、CMGPO型CO60远距离外照射机的研制与应用、HZJ-I型高剂量率CO60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机研制也均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老师的专业影响和学术地位是广为知晓的,其研究成果和专业造诣得到国内外同仁一致好评。曾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其中4篇课题为国际首创。
王老师的一生是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医院的业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王老师多次赴欧美考察学习先进的放疗技术和学术交流。在我国第一家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后装治疗设备Selectron-HDR,并在国内首次举办了现代后装治疗技术国际研讨会,对促进我国后装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医院同行到我院来参观学习。
那时的放射治疗设备还相对落后,普遍采用CO60机进行治疗。有一次CO60机出现故障,发生卡源现象,处理不当便会对患者和工作人员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在迅速撤离了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员后,王静波老师带领维修人员徒手敲击钴源使其复位。为了减少放射源污染,也为了尽快恢复机器的使用,整个过程他们都暴露在放射环境中。在他的心中,机器尽快恢复正常,为患者治疗是最重要的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
王老师一生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廉洁奉公、身体力行。作为老师,他悉心教导、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作为院长,他严格要求我院职工,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作为医者,他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他认为医者生来便是治病救人的,替患者谋健康是职责、是本分,怎能收取一分一厘的利益呢。甚至在离休后,他也常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