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春秋初心不忘,名家云集续写妇瘤新篇章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春风吹绿锦官城,同心聚力会蓉城;学科融合抒已见,妇瘤新知一俱陈”。年4月10日,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医院主办的全国第九届妇科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大会在美丽的蓉城隆重召开。医院尹如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学术顾问曹泽毅教授、彭芝兰教授、赵霞教授,执行主席王丹青教授、李清丽教授。会议汇集了全国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放化疗专家、病理学及影像学专家等,群贤毕至,共襄盛举。本次会议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妇科肿瘤多学科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从遗传学、基因学、肿瘤学等方面通过遗传培训、专题讲座、病例分享、临床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线下学术交流。
上一篇文章: 患了癌症吃什么都不太放心一文帮你解答30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开幕式
医院尹如铁教授致开幕辞,医院党委王素霞书记、刘瀚旻院长从云端发来祝福,期待通过会议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各方友谊,希望与会同道能汲取知识养分,转化为临床实践。在全国各地专家的支持下,妇瘤人初心不忘,继续秉承患者为先、患者为本的理念,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取得更大的科研及临床成就,造福更多患者。接下来,彭芝兰教授对远道而来的专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感谢各位专家对西部妇瘤事业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吴鸣教授、张福泉教授、潘凌亚教授、李力教授、李秀琴教授、李小平教授、刘孜教授也分别寄语,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各位专家莅临开幕式医院
尹如铁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医院党委王素霞书记致辞医院刘瀚旻院长致辞
医院彭芝兰教授致辞
专家讲座
吴鸣教授:SGO新进展及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吴鸣教授以“SGO新进展及中国之声”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吴鸣教授分享了SGO关于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及化学治疗3个部分的新进展。通过对5项重大的临床试验进行详尽的解析,吴教授总结了PARP抑制剂临床研究的重要结论及新进展,具体如下。(1)ARIEL4研究提示:伴随BRCA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与标准的化疗相比,使用鲁卡帕利可显著改善PFS;(2)NOVA试验结果提示: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无论是否存在gBRCA突变,尼拉帕利治疗患者PFS明显获益;(3)PAOLA-1试验结果提示:与HRD相比,无论PAOLA-1研究使用哪种HRRgenepanel,由于分组规模的局限性,non-BRCAHRRm不能预测使用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或安慰剂+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的PFS获益;(4)SOLO1试验结果提示:无论是高危还是低危患者,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均有PFS获益;(5)IMagyn研究:阿特珠单抗联合TCB改善卵巢癌患者PFS与BRCA1/2以及HRD状态无关。此外,吴教授还总结了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抑制剂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新进展。研究结果提示,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OS、PFS、OR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吴教授回顾了化疗方面研究的进展,重医院关于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论:与脂质体阿霉素单药相比,联合使用阿帕替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吴鸣教授强调,医学之路漫漫需不懈求索,鼓励年轻的学者们刻苦钻研,为妇科肿瘤学的发展添砖加瓦!吴小华教授:新诊断晚期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手术篇医院吴小华教授针对晚期卵巢癌规范化手术治疗做了精彩讲座。吴教授首先强调,满意缩瘤率对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就如何达到满意缩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1)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定义。(2)缩瘤如何达到R0?吴教授参考国外权威的临床试验结论,结合医院的临床数据,分析了新辅助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并就卵巢癌初治分流策略的依据,即suidan’sCT评分标准、FAGOTTI腔镜评分标准进行了细致讲解。(3)晚期卵巢癌手术模式的转变,使得满意缩瘤率显著提高。吴教授总结了卵巢癌的切除原则,提出尽可能避免永久性造瘘,还总结了MSKCC的研究结果,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III-IV期卵巢癌、输卵管腹膜癌者,手术模式从标准手术转变为扩大上腹部、盆腔手术,满意缩瘤率显著提高,总生存期提高,且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4)关于二次缩瘤术的价值和筛选标准,吴教授解读了NCCN指南及AGO相关方面的内容,提出目前尚无统一的二次缩瘤术标准。最后,吴教授对妇瘤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希冀,建议建立中国妇科肿瘤医生培养认证制度,培养妇科肿瘤医生手术技巧,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缩瘤满意率。李小平教授:卵巢恶性肿瘤一线化疗医院李小平教授以“卵巢恶性肿瘤一线化疗理念”为题做了精彩讲座。李小平教授首先概述了卵巢癌的流行病学,强调了多年来卵巢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提出了开拓新的治疗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李教授就目前化学治疗的探索内容做了小结,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精准选择一线化疗方案。李教授解析,肿瘤具有异质性,不同病理类型者化疗药物反应不同,不同化疗药物的特性、副作用存在差异,应结合患者的分子病理分型,兼顾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毒副作用。(2)序贯化疗模式的探索。李教授讲解了序贯化疗的定义,针对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的特点,需要克服肿瘤异质性,有序使用化疗药物,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这可能为肿瘤更为合理的治疗模式,并以滋养细胞肿瘤的EMA-CO方案为例,讲解了卵巢癌序贯化疗的可及性。(3)强化全程治疗的理念。肿瘤患者需要持续治疗,在化疗结束后仍需合理选择精准的靶向药物、延长无铂间隔,为后续复发的治疗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4)加强支持治疗。针对复发晚期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运动治疗等多元化治疗。李小平教授的讲解,帮助大家对卵巢恶性肿瘤新的治疗模式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林仲秋教授:复发性卵巢癌手术治疗中医院林仲秋教授以“复发性卵巢癌手术治疗”为题做了精彩讲座,主要从以下几点予以讲解。(1).1NCCN指南更新,详述了卵巢癌初治手术切除淋巴结指征、卵巢癌治疗新模式。(2)关于如何改善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结局,对于初治患者,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尽可能做到R0缩瘤,术后进行规范的化疗,辅以一线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延缓复发。除此之外,做到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3)关于复发性卵巢癌的处理,林教授总结了生化复发及铂敏感复发的处理经验,探讨了GOG、AGODESKTOPIII、SOC1等多项临床试验关于复发性卵巢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结论,并分享了自己对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必要性的见解。林教授认为,不满意的缩瘤术无益,腹腔内播散性转移不是手术适应证,铂耐药减瘤术无益,筛选患者评分模型目前尚不成熟。当然,选择“对的患者”和“对的医生”对二次或三次减瘤术是有益的。林教授最后总结称,单纯生化复发者不考虑手术治疗;铂敏感复发者,能R0切除者可考虑二次减瘤,术后给予含铂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不能R0切除者使用含铂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铂敏感复发患者推荐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铂耐药复发者一般不考虑手术,直接用非铂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需重视非手术治疗特别是靶向治疗的作用。潘凌亚教授: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与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潘凌亚教授以“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与治疗进展”为题做了精彩讲授,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潘教授重点解读了NCCN指南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推荐:(1)标准治疗方式为卵巢癌全面分期/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助化疗;(2)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不明,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能改善预后;(3)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仍为紫杉醇/卡铂联合方案;(4)靶向治疗中,抗血管生成是重要的靶点,抗PD-1/PD-L1药物也成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最后,潘凌亚教授指出,早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翔实的讲解,潘凌亚教授帮助大家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特点、诊治规范有了更新、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吕卫国教授:晚期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维持治疗篇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以“晚期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维持治疗篇”为题做了精彩报告。吕卫国教授首先概述了卵巢癌的发病情况,提出了卵巢癌发病率上升的现状。接下来,吕教授就卵巢癌维持治疗的以下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1)阐述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定义及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必要性;(2)PARP抑制剂的出现更新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模式,并解读了NCCN年V1版指南关于卵巢癌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以及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维持治疗推荐。之后,吕教授针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维持治疗现状提出了问题和思考,维持治疗的最佳适用人群?如何基于生物标记物选择不同维持治疗?目前缺乏PARP抑制剂后再应用PARP抑制剂的证据,何时选择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获益最大?最后吕教授总结如下:(1)对于BRCAm人群,一线早期单药应用PARP抑制剂获益最大;(2)对于BRCAwt/HRD阳性患者,可一线选择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尼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3)对于HRD阴性患者,目前一线PARP抑制剂疗效欠佳,需要探索更好的方案,以使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李力教授: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治疗攻略医院李力教授以“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治疗攻略”为题做了精彩讲座。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卵巢癌铂耐药复发患者的治疗现状,阐述了化疗耐药的机制,指出了化疗耐药的临床困境,即无预测多药耐药发生的预警体系,无早期诊断化疗耐药的手段,无改善化疗耐药的有效策略。李教授详细讲解了治疗未控与耐药者可尝试通过手术、调整药物剂量及改变给药途径、更换化疗方案、采用免疫靶向治疗等方式改善治疗效果。最后,李教授对铂耐药复发患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展望:(1)卵巢上皮癌患者一旦进入多药耐药状态,就可能面临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2)卵巢上皮癌患者的耐药治疗应根据临床、解剖、社会因素等作出治疗决策;(3)手术及化疗方案的调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逆转铂耐药复发的可选方法;(4)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肿瘤个体化治疗、CRISPR剪切技术和溶瘤病毒逆转耐药表型均是今后治疗的探索方向。崔恒教授:卵巢癌免疫治疗研究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崔恒教授以“卵巢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讲座。崔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发生的三个免疫阶段,梳理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指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生物治疗已成为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免疫治疗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CAR-T细胞疗法。之后,崔教授结合当前国内外数个重大临床试验对卵巢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进行如下总结。(1)与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拥有独特的作用靶点,如以免疫细胞为治疗媒介,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可带来持续的临床获益。崔教授详细介绍了过继性细胞疗法,并就嵌合抗原受体(CAR)在临床中取得的成果予以介绍,还介绍了国内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概况。(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肿瘤免疫疗法,如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在临床多个癌种中进行了临床试验,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多个癌种。此外,崔教授还分医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治疗晚期耐药复发型上皮性卵巢癌的I期临床试验。最后,崔教授总结道: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临床肿瘤治疗进入新的变革时代,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涉及多种治疗领域、生物标记物以及治疗模式的探索,仍有很多未知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目前卵巢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仍不尽如人意,现阶段应避免过度治疗和滥用,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策略已由后线向一线逐步前移,并由单药向联合发展,希望免疫治疗能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张福泉教授: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解读——医院放疗科张福泉教授以“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解读——放疗篇”为题做了精彩讲座。张教授概述了辅助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系统讲解了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的重要性和适应证,强调了放疗在提高局部控制与总体生存中的重要意义。张教授还总结了NCCN指南中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相关内容,(1)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策略不同,子宫内膜样癌对放疗敏感,辅助治疗以放疗为主。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浆液、透明、未分化、癌肉瘤)患者预后差,辅助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但不能忽视放射治疗在改善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2)对于中危患者,近距离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不推荐中危患者行全身化疗;针对FIGO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首选盆腔外照射治疗;(3)复发部位既往无放疗史者,推荐EBRT±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治疗;(4)对所有转移性病例均建议行系统性治疗±姑息性外照射放疗。最后,张教授通过分析PORTEC-2III期研究及NCDB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提出:相对于外照射,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内照射更受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认可,并对内照射治疗的流程、患者选择、个体化施源器选择及疗后阴道扩张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大家对内照射治疗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孔北华教授: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精准医院孔北华教授以“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策略”为题做了精彩讲座。首先,孔教授概述了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初始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尚存在争议,及目前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困难的现状。孔教授分析称,既往初始手术后辅助治疗依据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忽略了病理分子分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存在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不利于实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根据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研究结论,医院的分子研究工作,孔教授介绍了依据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分子特征、组织学特点、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超突变型、MMR缺陷型、P53突变型、无特异性分子改变型四类分子分型,对其进行风险再评估、风险分级,从而实现子宫内膜癌的精准治疗。最后,孔教授总结称,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主要依据手术病理风险分层决定辅助治疗方式,早期低危患者观察随访,早期低-中危患者近距离放疗,早期高-中危患者盆腔外照射,早期高危患者盆腔外照射±化疗。Ⅱ期患者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化疗,Ⅲ/Ⅳ期患者化疗联合放疗、特殊类型患者化疗联合放疗,病理分型结合分子分型指导辅助治疗正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通过孔教授的讲解,大家对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尹如铁教授: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治疗——化疗篇医院尹如铁教授以“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治疗——化疗篇”为题展开精彩讲座。尹教授概述了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NCCN指南,对复发、转移或高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化学治疗进行了系统性回顾,肯定了联合化疗在晚期/复发患者治疗中的作用。随后,尹教授详细讲解了SGO、ASCO、ESMO与晚期/复发患者化学治疗相关的15项最新研究结果。尹教授总结如下:(1)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患者更有可能达到切缘阴性,可用于不可切除/切缘阳性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年龄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III期子宫内膜样癌或浆液性或透明细胞癌的老年患者有望从放化疗联合中最大程度获益;(3)在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后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无论MMR状态如何,与化疗相比,乐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使患者OS、PFS、ORR均有显著获益,且该获益具有临床意义;(4)恩扎卢胺联合化疗对TC“王牌”方案提出挑战。最后,尹教授指出,无论是化疗、PARP抑制剂还是免疫抑制剂等,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未来值得期待。王丹波教授: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药物及最佳获益人群选择医院王丹波教授以“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药物及最佳获益人群选择”为题做了精彩讲座。王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方式,包含抗癌治疗和激素替代治疗,重点讲解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治疗的三个关键临床问题。(1)从适应证、药物治疗方案、循证医学证据及患者获益程度详细讲解了晚期或复发患者的辅助治疗;(2)早期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治疗前需严格把握保育的指征,并详细讲解了其激素治疗方案和治疗流程、治疗期间疗效评估的随访管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3)绝经前手术或放疗后患者的HRT治疗,详细讲解了此类患者激素治疗存在的临床争议、激素药物治疗的指征、最佳治疗的时机及药物推荐。经过王教授上述详尽的讲解,帮助大家对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药物及最佳获益人群选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好的指导临床。李秀琴教授:子宫癌肉瘤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院李秀琴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子宫癌肉瘤中国专家共识”的专题讲座。李教授介绍了子宫癌肉瘤的危害性和临床特点,以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切入点,对该疾病从辅助检查、分期、手术、辅助治疗、预后等几方面进行讲解,并强调了以下几点。(1)UCS确诊时60%患者出现子宫外转移;(2)术前CA增高意味着晚期病变或远处转移,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3)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早期建议全面手术分期,晚期患者建议最大程度减瘤术,达到R0者具有生存获益;(4)联合化疗后进展的患者,推荐单药化疗或IMRT,可以降低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5)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子宫癌肉瘤中的治疗价值处于探索阶段,根据分子检测寻找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值得探讨。李教授的讲授加深了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更新了对子宫癌肉瘤全程化管理的认知,帮助大家对子宫癌肉瘤中国专家共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规范子宫癌肉瘤的诊治夯实理论基础。刘孜教授: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从“骨感”到“丰满”的认识过程西安医院刘孜教授以“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从‘骨感’到‘丰满’的认识过程”为题做了精彩讲座。刘教授首先讲述了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原则,通过解读NCCN指南,分享了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放疗技术要点,如放疗边界的确定、各部位剂量要求、施源器的选择等。随后,刘教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局部晚期宫颈癌CCRT操作实战要点认识:(1)强调足量外照射的意义,足量的剂量、足够的起效时间可较大程度减小肿瘤体积;(2)近距离治疗的时机和技术选择,刘教授结合其中心的数据,强调了3D近距离放疗的重要性。(3)关于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刘教授通过分享临床病例,举例阐述了插植针加宫腔管放疗在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临床病例及研究展示部分患者通过局部药物注射、靶向及免疫治疗获得了一定的疗效。刘教授精彩的讲解,帮助大家对宫颈癌的放化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向阳教授: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从中国经验到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向阳教授以“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从中国经验到国际指南”为题做了精彩讲座。首先,向阳教授梳理了多项临床研究,结合FIGO年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医院20多年的宝贵临床经验,分析了滋养细胞肿瘤的分层管理。随后,向阳教授重点讲授了如何通过规范治疗,预防耐药的发生及耐药患者的规范化治疗。(1)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0~4分者,首选单药化疗,即MTX、放线菌素D、氟尿嘧啶等,而5~6分患者及病理诊断为绒癌的患者,宜选择多药联合方案。(2)复发性耐药型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目标是治愈而非延长生存时间。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FEVA方案治疗难治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该方案也被NCCN指南采纳,令人鼓舞。(3)复发难治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联合手术治疗及免疫或靶向治疗,可能获得满意效果。向阳教授的精彩讲座,更新了大家对滋养细胞肿瘤的分层管理及个体化治疗的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李静教授:临床研究常用方法设计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李静教授以“临床研究常用方法设计”为题做了精彩讲座。李教授首先讲述了流行病学中横断面研究的类型和用途、设计与实施,如何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并举例介绍了横断面研究的临床应用。随后,李教授还介绍了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指出病例对照研究是由果及因的研究,其论证强度劣于由因及果的队列研究,强调病例对照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对照的纳入而非病例纳入,还介绍了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混杂及其控制。关于队列研究,李教授讲述了研究类型、结局的测量和RR与关联强度。最后,李教授介绍了临床试验研究,阐释了临床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效率、治愈率和N年生存率等。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帮助大家对临床研究常用方法设计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大家今后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杨开选教授: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医院病理科杨开选教授以“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题做了精彩讲座。首先,杨教授概述了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临床病理图片资料,从性腺的来源及分化、性索-间质肿瘤的分类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杨教授还细致讲解了性腺来源及分化的相关生理基础知识,并分享了年WHO第五版性索-间质肿瘤的分类。最后,杨教授结合病理图片资料,从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肿瘤大体及显微镜下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9种较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杨教授生动形象的精彩讲解,帮助大家对临床少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且命名复杂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有了更深的认识。王沂峰教授:外阴癌手术治疗进展医院王沂峰教授以“外阴癌手术治疗进展”为题做了精彩讲座。王教授讲述了外阴癌的流行病学特点、FIGO年外阴癌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治疗原则,并回顾了外阴癌手术的发展,从创始时代到改良时代再到微创时代,介绍了不同阶段的著名专家和典型术式,并讲解了手术方式的改进带来的利弊。结合王教授团队精彩的手术视频,展示了改良的微创手术方式在外阴癌根治术中的尝试。王教授通过直观的手术视频讲解了经下肢皮下通路的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ELL-L)以及单切口广泛外阴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很好地诠释了微创术式在外阴癌治疗中的应用。外阴癌的治疗也逐渐进入精准时代,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灶部位及分期,实现手术部位的精准定位,更大程度减少创伤。在王教授的理论结合视频的讲解下,外阴癌的手术治疗进展得以生动呈现。牛挺教授:PARP抑制剂血液学毒性之MDS/AML医院牛挺教授以“PARP抑制剂血液学毒性之MDS/AML诊治”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从几个方面对上述内容做了具体讲解。(1)PARP抑制剂彻底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其治疗获益不断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2)PARP抑制剂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最突出的表现为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其可能机制是PARP1trapping途径引起骨髓抑制及PARP2影响红系祖细胞的分化及红细胞的寿命。(3)平衡PARP抑制剂疗效与血液学安全性。牛教授强调,需要重视罕见的血液学毒性MDS/AML,警惕延迟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对于MDS/AML,一旦确诊,应立即停止PARP抑制剂的治疗,并长程随访。最后,牛教授进行了总结,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共识,血液学毒性一般发生在用药早期,应定期随访,积极干预;MDS/AML重在预防,通过早期识别和处理,可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为患者带来药物的最大获益。苏格拉底说,“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奋斗”。知识瀚海的不断更新带来诊疗技术的精进,更多临床思路的启迪指引我们去探索、去攻克疾病,寻找治愈之光,我们一直在逐梦前行。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tl/1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