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速递肿瘤电场治疗TTFi
TTfieldstreatmentaffectstumorgrowthrates:apost-hocanalysisofthepivotalphase3EF-14trail
Ze’evBomzon,PhD,DirectorofScience,Novocure
EF-14试验结果
在新诊断WHOIV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EF-14)中,TTFields+TMZ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图A)为6.7个月,而TMZ单用组中位PFS仅有4.0个月;总生存期(OS,图B)分别为20.9个月和16.0个月,P<0.01[1]。加用TTFields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得到获益。
EF-14研究中,TTFields剂量与患者生存的相互关系
EF-1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TTFields的局部最低剂量密度(LMiDD;用mW/cm3表示)与患者生存获益存在相关性。
LMiDD=LMiPD(局部最低功率密度)×平均使用时间LMiDD≥0.77mW/cm3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5.2个月(95%CI,21.7-30.5),而LMiDD<0.77mW/cm3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4个月(95%CI,16.6-2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5个月(95%CI,6.6-10.6)和6.7个月(95%CI,5.8-8.1)[2]。
TTFields治疗患者更少出现原位进展
数据表明,使用TTFields治疗的患者,原位进展发生率为83%,而在对照组中,原位进展发生率为92%;与之相应的是,远端进展在TTFields治疗组中显得更为常见。TTFields治疗组的远端病灶与原发病灶的距离,比对照组更远。
对EF-14试验中只进行活检手术的患者进行的一项亚组分析显示,TTFields+TMZ联合治疗组和TMZ单用组呈现出不同的肿瘤比生长速率。这也说明,TTFields治疗可以影响肿瘤的生长模式。
远端进展的出现可能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首先,TTFields根据肿瘤位置进行个体化定位,电场强度集中于肿瘤发生位置,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其次,在出现远处肿瘤复发脑区,放射野未覆盖或覆盖剂量不足,是原因之一;第三,使用TTFields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所以更有机会观察到远端转移的发生。
肿瘤生长速率改变
比生长速率SpecificGrowthRate(SGR):
在Stensj?en等人进行的一项未经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体内生长动态研究中,共有位GBM患者入组。研究发现,肿瘤体积的自然对数和SGR之间有着明显的负相关。中位SGR在不同大小的肿瘤中有着明显差异。小体积肿瘤(<3.88mL,n=26),中体积肿瘤(≥3.88mL,<36.88mL,n=54),和大体积肿瘤(≥36.88mL,n=26)的中位SGR分别每天3.9%,1.2%和0.3%。[3]
肿瘤生长模式举例
下面两组MRI图像分别展示了SGR>0和SGR<0两种不同的肿瘤生长模式。SGR>0,肿瘤体积增大;SGR<0,肿瘤体积缩小。
总结
1.TTfields减缓原发肿瘤生长,影响肿瘤生长模式。
2.考虑调整TTFields治疗计划,例如TTFields覆盖范围、剂量密度,以便更好的控制肿瘤进展。
3.TTFields剂量分布和肿瘤进展之间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望
TTFields是一种新的脑胶质瘤治疗模式,在传统的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外,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循证医学证据表明,TTFields无论是用于复发还是新诊断GBM均有治疗作用,EF-11、EF-14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奠定了TTFields的基础。TTFields与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联合,是否有1+1>2的协同效果,患者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获益,还值得我们继续进行科学探讨。
TTFields可以影响肿瘤的生长模式,其内在机理、基因表达以及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另外,在卫生经济学加以改善的情况下,TTFields在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中的使用率和接受率都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1]StuppR,TaillibertS,KannerA,etal.Jama,,(23):.
[2]MatthewT.Balloetal.IntJRadiationOncolBiolPhys,Vol.,No.5,pp.1-,.
[3]Growthdynamicsofuntreatedglioblastomasinvivo.ALStensj?enetal.Neuro-Oncology17(10),–,.
专家简介马文斌教授
中国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老年学组组长马文斌教授开展恶性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对恶性胶质瘤/转移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及基因治疗研究有较深入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开展影像引导下-术中电生理检测下-唤醒麻醉下重要皮层及白质纤维束功能区病变切除,对恶性胶质瘤/转移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及基因治疗研究有深入研究。审批号:ZMCN1209010有效期:一年,过期资料,视同作废。年美国神经肿瘤学会年会(SNO)TTFields精彩速递——TTFields与药物联合治疗的增效机制和初步实践(第23期)
GBM学院第二期-知行合一(第22期)
GBM学院丨电场治疗文创大赛开始啦!(第21期)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百问百答》问题征集令(第20期)
电场治疗在梅奥——从怀疑到信服,听JoonUhm教授谈心路历程(第19期)
GBM学院-元年记(第18期)
用过的电场贴片是什么垃圾?(第17期)
秒懂TTFields
姚瑜教授:肿瘤电场治疗关键临床试验解读(二)(第16期)
秒懂TTFields
姚瑜教授:肿瘤电场治疗关键临床试验解读(一)(第15期)
陈忠平教授:胶质瘤治疗挑战巨大,TTFields前景可观(第14期)
马文斌教授:电场治疗为GBM患者带来新希望(第13期)
秒懂TTFields
杨学军教授:肿瘤电场治疗的机制是什么?(第12期)
GBM下一个突破在哪?——中美大咖谈GBM治疗(二)(第11期)
秒懂TTFields
杨学军教授:肿瘤电场治疗是什么(第10期)
30年深耕,不负韶华——中美大咖谈GBM治疗(一)(第9期)
杨学军教授专访: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曙光(第8期)
中西对话:中外GBM诊疗进展访谈(第7期)
Iniparib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第6期)
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肿瘤电场治疗专题会精彩回顾(第5期)
Nature:通过脑脊液活检诊断胶质瘤的临床研究(第4期)
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疫苗临床试验(第3期)
新动态!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又有新结果(第2期)
版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第1期)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GBM专栏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