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middot理赔
陕西分公司运营管理部出品
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与“普吉岛翻船”事故刷爆朋友圈,疾病与意外是每个人一生中潜伏的两大主要风险。
如果生病了,急需50万元疾病治疗费用该从哪来?
如果发生意外了,谁可以照顾我们的家人?房贷、车贷又由谁来还?
如何转移风险,保险,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陕西分公司运营管理部从理赔的视角出发,解析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必要性。
1.
赔付总览
年上半年新华陕分理赔整体赔付情况
年陕分上半年整体赔付情况
年上半年,陕西分公司个银赔付件数件,共支付理赔款1.18亿元。
年-年陕分上半年整体赔付情况
从半年数据来看,年—年,陕西分公司理赔赔付件数以每年超50%的速度递增,增长速度较快,为更多的新老客户送去保险保障。
2.
重疾险赔付分析
年—年上半年重疾险赔付所反映的保险现状
重疾险购买力与理赔
年-年重疾险上半年销售量对比图
年-年重疾险上半年赔付对比图
从近三年重疾险上半年销售量来看,年至年,重疾险购买力下降,呈负增长,而重疾险赔付则以43.13%、44.04%的增长速度匀速上升。可见,虽然客户对重疾险的购买力在下降,但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仍在不断上升。
因此,购买重疾险来防范健康风险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重疾理赔与年龄
年-年上半年重疾险出险年龄分布图
近三年重疾险出险年龄显示,31-65岁人群是重疾高发人群,尤其是40-55周岁,正值人生的青壮年时期,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反而是易患重大疾病风险最高的年龄段。
精力旺盛的青壮年,唯有保险才能守护你们的家。
重疾理赔与癌症
年-年上半年恶性肿瘤在重疾险赔付中占比
从近三年重疾险赔付情况来看,恶性肿瘤赔付在重疾险中占比近60%。癌症,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谈癌色变的中国老百姓,面对高昂的癌症治疗费用,提前为自己购买充足的重大疾病保险,才是最佳选择。
重疾理赔与治疗费用
年-年上半年重疾赔付金额与件均赔付
近三年来的上半年数据显示,重疾险赔付件数以平均43.6%的速度不断攀升,而件均赔付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最高值仅为4.17万元,表明客户购买重疾险保额明显不足。4万元左右的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医院就医花费标准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保额充足才能更好的抵御风险。
常见重大疾病治疗康复费用一览表
上表中常见重大疾病治疗康复费用,与客户购买过低的重疾险保额形成鲜明对比,一旦罹患重大疾病,高昂的治疗康复费用和因此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该如何解决,因此,保额充足才能补偿损失。
3.
商业保险
充分且必要的存在
社保+商保
商业保险与社保之医疗保险赔付对比图
弥补损失——社保+商保,双管齐下
4.
新华保险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
可以多次理赔的重疾保险
理赔看多倍保障·亮点一
五组疾病,涵盖50种轻症疾病和70种重大疾病,保障病种多,保障功能全面
新华保险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种轻重症疾病保障,保障功能更全面。
理赔看多倍保障·亮点二
最高赔付%,保障功能强
单一组别给付限额:单一组别内所有疾病(包括该组别中的轻症疾病和重大疾病)累计给付的疾病保险金以该组别对应的单一组别给付限额为限。
理赔看多倍保障·亮点三
前十年关爱金、特定严重疾病保险金,额外补偿70%
1、前10年关爱保险金是该产品的突出优势,该项责任为额外给付,给付金额为基本保险金额的50%,不占用单一组别给付限额和累计给付限额。
2、特定严重疾病保险金,为额外给付,给付金额为基本保险金额的20%,不占用单一组别给付限额和累计给付限额,给付特定严重疾病保险金需以同时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为给付条件。
理赔看多倍保障·亮点四
重大疾病赔付后,合同继续有效;保费豁免,免客户后顾之忧
1、在交费期内,被保险人确诊重大疾病,我公司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合同继续有效。(注:疾病保险金给付85岁前最高以各组限额之和为限,85岁后以%基本保额为限)
2、在交费期间内,如累计给付的疾病保险金达到基本保险金额时,可免交后续保险费,合同继续有效。
理赔看多倍保障·案例一
B女士30岁
20年交
基本保额20万元
理赔看多倍保障·案例二
王先生30岁
为自己投保
多倍保重疾保险
次年,王先生不幸确诊肺癌,住院手术治疗共花费18万元(无康健华贵A责任免除项),医保仅报销2.1万元,来我公司申请理赔。王先生可获得如下赔付:
1、多倍保赔付45万元(30万重疾+15万前十年关爱金);
2、保单继续有效,保费无需再交,继续享有最高6倍保额的重疾保障;
3、住院无忧赔付0.5万元;
4、康健华贵A赔付15.4万元;
共计获得赔付60.9万元。
多倍
保障
7月16日,新华陕分多倍保障重疾保险全省同步上市,一款可以多次理赔的重疾保险,没有拒绝它的理由!
怕得病,买多倍保障;
多倍保障,多倍荣誉!
理赔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