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你不知道的疫苗发展简史

人类使用疫苗的时间并不长,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疫苗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饮水安全以外,只有疫苗对降低死亡率、促进人口增长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连抗生素也无法比肩。

目前,通过疫苗已经至少控制了12种主要疾病:天花、白喉、破伤风、黄热病、百日咳、B性流感嗜血杆菌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伤寒和狂犬病。

你知道疫苗的发展经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说一说~

疫苗萌芽期

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

18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曾接诊一位发热、背痛和呕吐的挤奶女工,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为了证实这一设想,他于年从一名正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萨拉莱默(SarahNelmes)身上的脓疤里取少量脓液注射至一个八岁男孩詹姆斯费普(JamesPhipps)臂内。六周后,男孩的牛痘反应消退。琴纳为了证实其效果,先后多次给费普接种,但费普却安然无恙。2个月后,再接种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费普仅局部手臂出现疤疹,未引起全身天花。

据此,琴纳于年出版其专著《探究》(Inqiury),称此技术为疫苗接种(vaccination)。在琴纳的年代,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亦不知接种牛痘使机体获得针对天花免疫力的机制。但他在实践中观察,经实验证实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既安全又有效,是划时代的发明。

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曾使欧洲3亿人丧生,在全球残害着无数生灵的天花,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战胜天花是人类预防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疫苗发展1.0

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

这一阶段疫苗的发展归功于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9世纪末在疫苗研制领域的先锋作用和卓越贡献。被誉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的伟大贡献在于:他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再经纯化制成。灭活疫苗使用的毒种一般是强毒株,但使用减毒的弱毒株也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如用萨宾(Sabin)减毒株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在19世纪末,科赫(Koch)发明了在固体培养基上分离细菌培养物的方法,该法为巴斯德研制疫苗奠定了基础。巴斯德首先发现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时间生长毒性减弱,如放置两周后的鸡霍乱弧菌,以此菌给小鸡注射后不能使鸡致病。而且重要的是:如果再用新鲜的霍乱弧菌攻击这些已注射的小鸡,它们都不会发生霍乱。巴斯德认为这是由于陈旧培养物中鸡霍乱弧菌的毒力减低,但免疫原性依然存在,因而使小鸡产生了针对霍乱弧菌的免疫力。以此理论巴斯德将炭疽杆菌在42~43℃的环境下培养两周后,制成人工减毒炭疽活疫苗。

年5月5日巴斯德选择24头绵羊、1头山羊和6头牛实验。用炭疽疫苗接种这些动物,间隔12天后再用炭疽疫苗二次加强免疫。5月31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致病的炭疽杆菌攻击,结果是:①对照组绵羊和山羊全部死亡,2头牛死亡及4头牛病情严重;②试验组仅有1头绵羊死亡。实验结果说明炭疽疫苗对动物有保护作用。自年减毒炭疽活疫苗第一次正式使用,到初,共有头绵羊被免疫,并获得了空前的免疫保护效果。

在炭疽疫苗、鸡霍乱疫苗获得成功后,巴斯德又开始对狂犬病疫苗进行研究。虽然狂犬病毒不能像细菌那样分离培养,但已确证引起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脊髓或脑组织中。因此,巴斯德选择兔脑传代,以获得减毒株,然后再制成活疫苗,并曾用这种疫苗成功地抢救了被狂犬病狗咬伤杰库麦斯特(JacobMeister)的生命。

根据巴斯德制备疫苗原理,年霍乱弧菌在空气中39℃的条件下连续培养,可制成减毒活疫苗。其后,印度的临床实验结果证明霍乱活疫苗具有保护作用。柯利(Kolle)等人于年将霍乱弧菌加热灭活,制备成灭活疫苗,以此疫苗于年在日本霍乱流行区大规模使用,其后又分别在孟加拉国、菲律宾和印度进行了临床试验,结论显示具有很好的短期保护作用。

在巴斯德光辉成就的启发下,年卡麦特(Calmette)和古林(Guerin)将一株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3年代,终于在获得减毒的卡介苗(BCG)。最初卡介苗为口服,20世纪20年代末改为皮内注射,卡介苗在新生儿抵御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自年至今,卡介苗仍在全世界广泛地被用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已有40多亿人接种过卡介苗。

这一阶段疫苗革命中还包括白喉、破伤风类毒素、鼠疫疫苗、伤寒疫苗和黄热病等30多种疫苗的成功研制。

疫苗发展2.0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疫苗研制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一些传统经典疫苗品种又进一步改造为新的疫苗,而另一些用经典技术无法开发的疫苗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针对不同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断问世。

亚单位疫苗: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质分离,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仅有几种主要表面蛋白质,因而能消除许多无关抗原诱发的抗体,从而减少疫苗的副反应和疫苗引起的相关疾病。

重组基因疫苗:年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此后迅速在全球普及,为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进步,当然疫苗的制备也不例外。重组基因技术的应用为疫苗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途径。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病原体外壳蛋白质中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经表达、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在基因工程疫苗中,比较成功的是重组HepBS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现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余个国家将其列入计划免疫。现正在研究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卡介苗、重组疫苗、SARS疫苗、HIV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已获得许多可喜的进展。

我国在使用重组核酸技术上主要是乙肝疫苗的应用。“七五”期间完成对乙肝疫苗血源型向重组型的转变,并完成了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疫苗和重组痘苗乙肝疫苗的研制,在年引进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研制方法后使得基因重组研制方法完备并沿用至今。

疫苗发展3.0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由于核酸疫苗在作肌肉注射时不需要载体和佐剂,因而又称为裸核酸疫苗。这种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能在肌细胞中获得较持久的抗原表达,该抗原能诱导抗体产生、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尤其是能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杀伤作用。而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抗肿瘤、抗病毒及清除胞内寄生物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的疫苗中核酸疫苗因其独特的优势倍受人们







































长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21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