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耐药后继续使用还能获益真实世界数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各类肿瘤的各线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使用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有一些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任何药物治疗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的问题,而免疫治疗的耐药问题又更为复杂。
在早期的免疫治疗试验中观察到,免疫药物反应的时间和模式与化疗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在接受免疫治疗后早期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随后仍然能够通过持续的免疫治疗获得持久的益处,即“假性进展”。这种假性进展模式是,在最初的影像学检查中观察到已有的病变扩大和/或出现新的病变,但在随后的影像学检查中观察到对免疫治疗有响应的证据。由于这种临床现象在免疫治疗中并不罕见,因此如果患者在临床上能够受益于治疗,许多免疫治疗的研究现已允许治疗超出研究定义的疾病进展。
目前,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NSCLC)中报告的放射学假性进展率约为5%。那么在常规临床护理中,病人在观察到放射学进展时是应该继续接受免疫治疗还是停止治疗呢?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评估了在疾病进展后继续接受免疫治疗的aNSCLC患者与在疾病进展后未继续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的预后。
研究方法:
这项回顾性、观察性、多中心的研究评估了来自美国社区诊所及电子健康记录的数据(身份不明)。患者已确诊aNSCLC,并于年10月1日之前开始接受PD-L1阻滞治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或atezolizumab),并经历了真实世界进展(rwP)事件。研究期于年3月31日结束。主要目标是比较rwP后在≤30天内终止免疫治疗(非TBP)与继续接受免疫治疗30天(TBP)的患者的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分析了来自名患者的数据,非TBP队列共有(60.5%)例患者,TBP队列共有(39.5%)例患者。两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2.8个月和9.1个月。
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TBP组患者的中位OS显著更长(11.5个月[95%CI:10.5,12.4]vs7.5个月[95%CI:7.1,7.9];p0.)。
以30天为分组界线的总生存期分析(图片来源于原文献)
将分组的依据以60天作为界线进行OS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与以30天为界线相似的OS趋势。
以60天为分组界线的总生存期分析(图片来源于原文献)
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根据临床相关患者特征进行调整,特别是免疫治疗开始时的年龄、初始诊断阶段、免疫治疗开始时患者的ECOG表现状态以及PD-L1的状态,得出的结果依然是一致的,TBP组患者的OS益处持续存在(调整后的HR,0.69;p<0.)。
结论:
TBP与PD-L1抑制剂疗法在aNSCLC常规治疗中很常见并具有潜力,该大型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疾病进展后患者继续接受免疫治疗仍能获益的可能性。
在大多数以化疗作为对照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中,一部分患者会从免疫治疗中持续获益,具体的表现就是患者的总生存期曲线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平缓。但在该项研究中,患者的生存曲线并未出现同样的特征,这可能意味着这种长期获益的效应在本研究中的这类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进展)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这项研究也为免疫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较为可靠证据的治疗思路,即耐药后继续维持免疫治疗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在这个肿瘤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的时代,及时评估新兴疗法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也期待更多临床中切实会遇见的问题能够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解答,帮助患者更好地获益。
参考文献:
Real-World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1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