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跨越1400公里来汉求医,协和专家团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9日讯(通讯员聂文闻 彭锦弦)从宁夏银川到湖北武汉,难以站立与行走的银川患者刘艳(化名)跨越公里,来到华中医院骨科,在邵增务主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为她成功拆除第三胸椎的“定时炸弹”——侵袭性血管瘤。近日,刘艳已恢复双腿肌力,顺利出院。
站立行走困难,银川女性赴汉千里求医
去年10月起,50岁的银川患者刘艳突然觉得背部疼痛,紧接着,两条腿开始乏力,肌肉有时会不受控制地颤抖并伴有麻木。医院检查后发现,侵袭性血管瘤已侵入她的第三胸椎,立即接受了为期近半年的局部放疗治疗,可效果欠佳。近一月来,她的病情不断加重,站立与行走都很困难。
刘艳全家经多方打听,奔赴千里以外、骨医院,向骨科主任邵增务教授求医问诊。
“患者已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需尽快实施手术,才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邵增务教授介绍,经进一步精密检查发现,刘艳患第三胸椎侵袭性血管瘤并脊髓损伤,肿瘤长势凶险,侵犯整个椎体及附件,向椎管内生长压迫脊髓,并向椎体外蔓延。
刘艳一家得知手术能够缓解病症,揪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
术后X线示胸椎骨水泥填充良好。
两个半小时手术为患者妙手“拆弹”
据介绍,刘艳脊柱上的这颗“定时炸弹”可不简单,侵袭性血管瘤出血风险大,以常规手术方式,一旦术中出血,可能引爆“炸弹”,甚至危及生命。更棘手的是,患者的脊髓已严重受压,术中易发生脊髓损伤,如若操作不慎会导致截瘫。因此,手术方案的精准制定与术前的周全准备,就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7月6日,邵增务教授团队为刘艳实施手术。术前,为减少术中切除椎板及椎管减压过程中的出血,他们介入栓塞供瘤血管。术中,一边实时监测神经功能,预防脊髓损伤;一边采用超声骨刀小心翼翼将椎板切除,减少神经损伤风险。最终在患者神经完全减压后再行椎体的骨水泥填充,对脊柱实施固定。手术出血少,仅耗时两个半小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为协和骨科团队献上锦旗。
刘艳术后恢复良好,骨科张志才教授介绍,“患者双下肢感觉迅速恢复,肌力由3级增加到4级以上,借助步行器可独立行走”。
“现在腰也不痛,腿也能走了!”刘艳开心地说,这下自己能轻轻松松走着回家了。
据了解,医院骨科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方面不断突破,邵增务教授团队国内领先开展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高位骶骨肿瘤切除与3D打印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与3D打印半骨盆假体重建,四肢及骨盆巨大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等,每年不少外省患者慕名赴汉求医,年手术台次超过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1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