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河南省肿瘤医院地下分子病理科
图片王婉婷
文字程琳何森
出品郑州报业集团中原网健康频道
▲“地下”这个词,无论放在哪儿,总会有些“隐秘”的味道。医院的地下二层,有着这样一扇不起眼的门,安置着一个“神秘”的科室。这个“神秘科室”研究的是生物体内最小的组成部分,解决的却是人体当中最大的健康问题,可以说是人类,乃至是所有生物的最终生理密码。今天,我们“探秘”:医院“地下”分子病理科!
▲由于分子病理科拥有河南最为庞大的生物样本库、高精尖的研究设备,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分医院的地下二层,虽然“蛰伏”于“地下”,但这并不影响分子病理科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分子实验中心,甚至可以说,这间“地下室”代表着国内分子病理技术的尖端水平。
▲谈及分子病理科,在大众的认知中,也许它很陌生,医院就诊时,也并不会直接接触这个科室;但对于医疗圈的内行人,却是高精尖的技术活儿;若医院,想要成立专门的分子病理科室,是很难达到的。
▲年,医院组建病理科分子病理室,年,又依托分子病理室成立“分子病理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像一棵树一样,以分子病理科为中心,先后又成立了: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检测中心、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省分子病理医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公示栏上展示着科室专家撰写的相关论文,以及科室活动的照片。该科室现有职工15人、省特聘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7人、技术人员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
▲郭永军是分子病理科的掌门人,肿瘤病因学博士,河南省特聘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肿瘤研究院基础研究所所长;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分会全国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与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则是肿瘤易感基因及化学预防。
▲“精准医学的又一大体现”是什么?是通过检测器官、组织或体液,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来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精准医学”可谓是第三次医学革命。以肿瘤为例,人类与癌细胞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永恒的。对于癌症患者,我们可以运用分子病理学,从内在找到各种方法去抑制、杀灭癌细胞,治愈癌症;而对于健康人,想要探知自身罹患癌症的概率有多大?肿瘤基因检测是最为直接的方式。
▲这里是整个分子病理科内“档案馆”般的存在——样本库。年4月10日,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与医院、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共建“中美肿瘤生物标本库”。在这里,每份样本都要经过条码登记、分析、录入系统,并保持恒温零下80℃。
年9月23日,彭丽媛在西雅图低调访问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席吉利兰说,他们的研究人员长期与中国肿瘤研究员保持密切合作,其中着重提出了医院的患者病例研究。这不仅是对我国肿瘤研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医院分子病理科的肯定。
▲由于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必须从“动物和细胞株的研究”逐渐转向“人体肿瘤组织标本的研究”。所以这数万份宝贵且有限的人体肿瘤组织标本,就成为了肿瘤研究工作的根基与重中之重。在这里,不同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以达到严格保护样本的目的。据科室负责人郭永军院长介绍,这样做除了是保证样本安全外,也是对病人隐私的尊重。
▲一份最普通的样本分析,从申请到录入,再到数据出库,需要经过近20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许丝毫差错。然而这样繁琐的流程,操作人员每天都在重复。
▲一份样本环环相扣的分析流程,往往要经过多个实验室。而这个“橱窗”一样的小门是实验室之间传递样本的通道,分子实验不同于其他,哪怕是空气中一丁点的杂质,都会污染到所有样本,导致实验失败。任何人员的随意走动,在这里都是不被允许的。
▲在检测人员看来,这种“传递”,传递的不仅仅是样本,也是对于科学负责的态度,一种严谨甚至是严苛的态度。
▲这间“地下室”的容量与价值也绝不简单:有PCR实验室、基因测序室、流式细胞室等多个标准化实验室。同时配备了包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毛细管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先进设备。
▲标准实验室构建,赋予了尖端实验优越的操作条件,但同时也对实验本身要求更为苛刻,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与认真非凡的态度。在河南,在这个“地下”分子病理科,相同的实验,结果精而准,完全能够与北京、国外媲美。
▲在地上,与分子病理科对应的还有一个精准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
▲河南现有癌症患者30万左右,且每年新增25万癌症患者,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年,医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院成立中美荷美尔肿瘤院,运用国际标准建立肿瘤研究实验室,包括分子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抗癌药物研究等。
▲任何实验都隐藏着危险,虽然实验人员穿着防护服,然而仍然不能保证实验当中完全不受伤害,这种紧急冲眼装置也是对实验人员的保护措施。
▲“标准实验室”有着比一般实验室更为严苛的操作标准,诸如杯子等私人物品,是不允许出现在工作区域内的。对于实验、检测人员来说,加班是常事,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样本需要分析,分析结果也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简单的休息区,几张藤椅,一杯热茶,也是唯一能让工作人员专注且紧绷的状态得到暂时的缓解的地方。
▲再次回顾,很难想象,河南省乃至全国最尖端的“分子病理”技术,就静静的“藏”在这里,颇有一种“大繁若简、大隐于市”的意味。同时,我们和医务人员一样,将河南,乃至全国,未来分子病理研究新前景的期许,寄托在这里。
“医学汇”原创作品,转载请经授权!
·医学汇·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汇,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万分感谢!
扒新闻?换工作?涨姿势?聊心事?找对象?让万能的小汇来帮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jj/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