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护理经
导读
今年我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肿瘤科护士长庄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肿瘤患者护理和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经验做了分享。受访专家: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肿瘤科护士长庄凤
周密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住院期间
对肿瘤患者来说,在住院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诊查和治疗之外,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患者消瘦、营养状况差,治疗时间长,成为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的难点。
对此,庄凤介绍说,在患者导管维护方面,重要的是预防导管脱管,以及防止导管相关感染。该科室每周有一个专门的导管班护士进行导管的维护,操作的手法、敷贴的固定方法都经过专门的统一培训。在教育护士方面,要求其发现导管周边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营养支持方面,庄凤说:“营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我们科有专门的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在营养护理方面,护士做到对患者入院初常规开展NRS的评估筛查,对评分较高的患者,会叮嘱医生跟进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无法进食或行头颈部放疗的肿瘤患者,科室开展胃造瘘技术。
所谓“感同身受”,做起来并不容易。怎样减轻因治疗造成的患者的痛苦呢?该科室刚刚引进洗肠时,患者在洗肠过程中常表现得很痛苦,“不去亲身体验,是很难体会到的,更难以改善”。
为了实现在护理操作中真正做到共情护理,感患者所感,体验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该科室护士两两一组相互配合,亲身体验洗肠操作,体会如何调整操作细节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洗肠的操作经验就是由我们护士体验出来的:比如什么时候该夹管,什么时候该该放管,以及针对不同的患者该采取哪种模式,等等,都是护士亲身体验出来的。”“哪怕是很小的一点操作的改进,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关怀。”
出院后管理
患者出院回家,没有医护人员的陪伴,这时居家护理对于患者治疗的延续性以及安全各方面都显得尤其重要。怎样保证患者管路的安全,多长时间冲管?如何保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呢?庄凤结合该科室的工作经验做了介绍。
PICC导管常规情况下,可以留置半年到一年,达到一年之后就会要求患者更换导管预防感染。“在我们科,输液港会用得比较多。”庄凤说,输液港和PICC做比较,一是留置时间更长,可以达到3~5年甚至更长时间;治疗间歇期每个月冲管维护一次即可,患者居家维护简单(PICC需要每周维护);二是住院输液时在港体上插上蝶翼无损伤针,患者出院回家时拔掉蝶翼针即可。港体埋植在皮下,外表美观,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交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有较高生活质量要求患者的需求。肿瘤患者一般治疗周期较长,有条件的情况下埋植输液港更为合适。
庄凤介绍说:“针对出院患者,我们主要是做好导管随访。”比如,很多出院患者如果没有护士及时提醒很容易忘记冲管,一旦超过时限,可能形成导管内血栓,则需要更换导管,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目前,科室已经实现了导管随访的信息化,有专用的导管随访系统。将患者置管信息录入该系统,自动生成随访计划,自动提醒护士及时随访患者,做到管路随访零漏洞。
导管维护方面,护理组也拍摄了操作及宣教视频,如PICC、PORT、鞘内泵等,便于护士熟练掌握、规范操作,对所有患者施以专业、同质化的导管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回答“如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问题时,庄凤强调,“个人觉得信任比黄金更珍贵。护士应努力解决患者问题,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