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成功举办肿瘤护理云端学术论坛
8月2日,由大连医院护理部主办的“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一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会议护理分会场”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医院石汉平教授,医院孙文彦、宁晓红、沙蕊以及哈尔滨医院杜丽娜等国内知名专家,就肿瘤护理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交流,全国各地护理同仁在云端相聚,共话肿瘤护理新篇章。本次会议共计2万余人线上参与学习,医院护理部沙丽艳主任担任大会主席,护理部张建华副主任主持会议。
大会主席沙丽艳致开幕词护理部副主任张建华主持会议会议伊始,沙丽艳主任致欢迎词,她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医院及肿瘤学科的发展历程,对我院护理团队在防癌、抗癌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了肯定,希望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能够开拓肿瘤护理人员的视野,提高专业水平,促进肿瘤护理向更快、更强发展,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学术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石汉平教授作为首位讲者,带来了题为《肿瘤营养不良的特征与对策》的专题报告。营养状况是肿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石汉平教授通过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具有的显著特征,提出了在确切抗癌治疗的前提下,以营养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临床营养科护士长孙文彦老师进行授课,她重点讲解了《PICC置管与维护中的感染控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导管已成为临床静脉通路中的常用选择。孙文彦老师通过对PICC导管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无菌操作的详细讲解,向我们表示,只有每时每刻将感染控制装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保证操作的无菌性,才能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标。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宁晓红教授做了题为《缓和医疗,回归医学本质》的专题报告。宁晓红教授通过讲述缓和医疗的定义、历史,缓和医疗在国内外的现状以及未来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将一门崭新的学科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患者,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患者及家人积极的面对死亡,正视死亡,尽量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正是缓和医疗所研究的内容。医院QELCA第三期(生命末期照护)小组成员,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核心成员沙蕊做了题为《护理人员在缓和医疗领域的工作实践》的专题报告。沙蕊老师以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小组为例,讲诉了护理人员在缓和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身、心、社、灵等四个方面的评估与干预,使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减少身体及灵性的痛苦,在生命末期活的更有质量。黑龙江省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院肿瘤内二病房护士长杜丽娜做了题为《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的专题报告。在人瘤共存的时代,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一些不良反应。杜丽娜老师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免疫治疗中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帮助护理同仁们能够尽早识别和应对免疫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会议的最后,张建华副主任做总结发言,提出肿瘤患者作为我们最应该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