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ldquo药r
脱发是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化疗所致的脱发通常发生在化疗后1-3周[1]左右。既往的研究数据显示约77%[2]的化疗患者会出现脱发,造成患者特别是广大爱美的女性患者较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关于化疗导致患者脱发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绝大多数的研究学者认为是由于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毛囊而导致脱发。用于化疗的抗肿瘤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亦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正常细胞的增殖代谢。正是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无差别“扫射”,“误伤”了繁殖旺盛的毛囊细胞而最终造成毛发的脱落。脱发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头部、面部、四肢、腋下等,会导致眉毛、睫毛、腋毛及头发等不同程度的脱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脱发可分为0度(无异常)、Ⅰ度(轻度脱发)、Ⅱ度(中度脱发)、Ⅲ度(完全脱发、可再生)及Ⅳ度(完全脱发,不可再生)。
化疗致脱发的发生率和脱发程度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剂量、疗程及给药方式有关。常见的能引起脱发的抗肿瘤药物有紫杉醇、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等。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抗微管药物紫杉醇会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脱发的发生率约为80%;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等对细胞的各个周期均有杀伤力,其致脱发的发生率为60%左右[3]。
目前还没有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后脱发的药物,用于脂溢性脱发治疗的一线药物米诺地尔在防治化疗所致脱发方面的有效数据非常有限。临床上常使用一些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脱发的方法包括使用冰帽局部降温,缩小头部等局部组织血管,继而降低组织代谢,减少药物在人体内作用高峰期对头部基底层生发细胞的毒性反应;亦可采用按摩头皮的方法促进毛发生长;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等保暖措施,避免接触太热或太冷的空气,以减少对头皮的刺激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因化疗引起的脱发绝大部分是可逆的,化疗结束后3-6个月可长出新发,不必过度恐慌。
参考文献
[1]YunSJ,KimSJ.Hairlosspatternduetochemotherapy-inducedanageneffluvium:Across-sectionalobservation[J].Dermatology,,(1):36-40.
[2]HoffmanRM,LiL,CaoW,etal.Hair-shaftgrowthingelfoamhistocultureofskinandisolatedhairfollicles[J].MethodsMolBiol,,:-.
[3]杨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脱发的防治研究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肿瘤全科临床药学组刘雅娟
手绘:营养专业组王尧
新媒体编辑:郎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