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科研我院ldquo培优行动

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继我院“培优行动”科研创新训练营第一期成功举办受到各方好评后,近日,我院如期举办“培优行动——科研创新训练营活动”第二期。本期培优行动训练营特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担任会议主持,邀请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郝秀原主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乳腺外科王昕教授以及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黄鹤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援疆专家)、药学部副主任刘盟,分别进行了《医学论文写作中的图和表》《浅谈青年临床医生的科研研究》《临床研究实践系列讲座2》及《热点终结者:泛癌分析和预测模型》的专题讲座。会议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余人参与了会议。我院孙刚副院长作开场致辞,他代表学(医)院全体科研人员热烈欢迎并由衷感谢五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经验分享,并肯定了第一期训练营举办的成效显著,反响很好,院内外科研人员受益良多。希望通过积极开展“培优行动——科研创新训练营”系列讲座,围绕每期不同主题设计,结合当下研究热点,满足临床科研人员不同需求。通过科研专家实战经验的分享,加强中青年科研人员对肿瘤领域前沿学科问题深度思索和不断探索,从而提升我院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活跃度,从中碰撞科研思想的火花。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郝秀原主任从资深医学编辑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医学论文中的图和表的规范要求。每一个图和表都是一个故事,他分别介绍了图表的分类,制作图表时的基本原则,合理选用图表的种类等,帮助科研人员在投稿时选用最适合文章的图表,从而引导大家更加规范的在医学论文中使用图表,提高投稿效率,同时也结合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中主要表现在图表上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了科研诚信。

王昕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青年医生如果做好科学研究,青年医生临床、教学、科研压力大,如何协调临床与科研两者的关系,保证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是我们青年医生成长的最大难题,医院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从临床中发现科研线索,在科研中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模式,从内部挖掘信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注意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专家的交流学习,共同搭建合作共赢平台。

黄鹤教授继续围绕临床研究实践,结合具体临床试验实例,从临床研究选题的科学性、样本量的计算、混杂因素、研究方案设计到主要研究指标和研究终点的选择等方面,介绍了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研究、单臂研究等研究方法,帮助临床医生设计更严谨的试验方案。药学部副主任刘盟博士讲解了如何利用SEER、TCGA、GEO等数据库,采用数学方程式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其化学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同时,刘盟博士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介绍了单基因的泛癌分析,针对单基因的表达差异、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微环境特征等横向比较多个癌症类型,探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给临床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些泛癌分析的科研思路。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科研火花碰撞,最后,孙刚副院长总结发言,他指出通过“培优行动——科研创新训练营”系列讲座,构建了全景式思维,以立体化、全方位视角和维度,搭建科研交流平台。今年,是医院“基层组织建设品质提升年”,院党委着力推进科研和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科研思维训练,加强学术能力建设,促进科研人员开拓科研思路,在院内形成有影响力的舞台,医院也会不断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引导中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种配套科研专项资金,缓解经费压力,解决资源和平台短缺的问题。同时,医院会为广大科研人员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同行业专家的交流学习,为科研人员业务和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环境,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来源:科研科

责编:张美娜

主编:刘新亚

审核:木合塔尔·阿不力米提

终审:兰春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huodai.com/yyfg/11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